全域扶贫挖掉“穷”根

07.04.2015  10:49

——恩阳区下八庙镇普济宫村脱贫蜕变纪实

近日,记者在恩阳区下八庙镇普济宫村看到,一条宽阔的产业大道通向各家各户,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如火如荼……10年前的普济宫村公路不通、产业不兴、闭塞不堪,如今变成一个基础设施完备、产业聚集、人居环境优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家家户户在扶贫工作的春风吹拂下奔向小康。

引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站在山顶俯瞰,已建好40栋的蓝顶白墙的养猪厂房整齐排列着,普济宫村建有全市最大的巴山猪养殖基地。“目前办公楼、调料车间、消毒车间已经修好了,还有14栋厂房没建。”普济宫村村主任苟民霖告诉记者。

  普济宫村引进秦川生态牧业养殖有限公司,投资3.16亿元,承租土地225亩建设万头巴山黑猪养殖基地,建一级繁育制种场1个,二级仔猪繁殖场30个。建成后,预计年出栏肉猪10万头。除此之外,还引进巴中市惠元农业合作社,组织农户流转土地500亩种植葡萄。

  围绕“生态种养基地”目标,普济宫村引进实力业主,宣传动员返乡创业成功人士,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生态养殖、绿色果蔬和乡村旅游三大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螺丝坝河、张家沟和苟家湾水库等水域资源,开发垂钓、漂流等乡村体验式旅游,培育星级农家乐。”苟民霖说。

建新居 体现红色文化

  在普济宫三组将军湾,水泥红砖堆在路边,几座“巴山新居”已完成主体建设。

  按照“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方便生产生活、体现川东北居民特色”原则,采取统规自建或统规联建的方式,普济宫村在此规划新建“巴山新居”聚居点一处。聚居规模140户680人,其中贫困户39户,并结合“巴山新居”建设,配套完善相关设施。同时,整合财政专项资金,逐步完成全村土坯房改造。

  村支部书记阳宗仁介绍:“首批启动50户,现已完成所有新居测绘、规划、图纸、土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今年全面建成。

普济宫村是著名的“将军村”,走出了两位共和国开国少将,原省军区副司令员阳自碧故居坐落于此。“在建新居时,充分挖掘该地的红军文化元素,修复将军故居,修建红军文化长廊、广场等,打造富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新居。”阳宗仁说。

强保障 基层组织成坚实后盾

  “帮扶干部给我们家送来了50多只鸡、两头猪,还有羊,隔三差五就要来询问鸡、猪生病没有。儿子就在附近打零工,比以前的日子好过多了。”正在麦地里干活的肖玉珍告诉记者。

  普济宫村完成了《恩阳区下八庙镇普济宫村村庄规划(2014-2020年)》、《恩阳区下八庙镇普济宫村脱贫帮扶规划(2014-2016年)》及161户贫困户具体帮扶方案,为该村贫困户如期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苟民霖本是一名返乡成功人士。修路、修水库、安装自来水、建养殖场、建“巴山新居”……一年时间,苟民霖捐出个人财产的五分之三,为普济宫村带来了巨大变化。村民听说他要走,纷纷要他留下来,全票选举他当村主任。

  “这两年,我丢掉外面的生意,全心全意留在村里,已经和这里融为一体,和父老乡亲一起把家乡建设成美丽、现代化的新农村。”苟民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