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开擂 科普俱乐部10日开进成都

11.08.2014  00:29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郑其) 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储量分别只够人 类使用46年、65年和219年。在能源危机面前,使用可再生能源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在小小“ 发明家”眼里,如何让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创新?今(10)日,“SOLVE FOR TOMORROW 探 知未来2014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在四川科技馆迎来了第四站科普俱乐部活动 。活动邀请中国风能协会顾问、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可再生能源部计科电国际顾问都志杰教授为 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节能与环保”的讲座。

        垃圾变废为宝去发电,垃圾分类是源头

        讲座中,都志杰教授给同学们讲了目前的能源、环境危机。他讲到,地球上的石油目前仅 够人类使用46年,天然气和煤炭也不过还能使用65年和200多年。一方面,人类的生产、生活 依赖石油等化石能源,另一方面,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也是造成全球气候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除了节能以外,既能解决能源危机,又能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就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燃料等。根据2010年前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 共产生4亿多吨城市垃圾,我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而这些垃圾70%被填埋,焚烧 和堆肥等占10%,剩余20%难以回收,垃圾的发电率还不到10%。曾有专家估算,这相当于每年 白白浪费2800兆瓦的电力,被丢弃的“可再生垃圾”价值高达250亿元。

        在采访中,都志杰教授讲到,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我国的原煤消耗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但可再生能源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主要为风力发 电和太阳能热发电。他讲到,垃圾发电属于生物质发电。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生物质量的核 准容量达到了1200万千瓦,其中垃圾焚烧发电占43.65%。“但是垃圾发电目前面临的最大窘境 是垃圾回收问题。许多居民还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再或者虽然号召垃圾分类,但垃圾桶 并没有实现分类丢弃,使得垃圾分类难以实现,让很多可利用发电的垃圾最终被拉去填理场变 成了真正的垃圾。

        新增创意作品单元,好概念将专人培育

        据介绍,“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2014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是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共同主办,大赛是面向全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科普实践活 动。自去年首次以来,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所学校、2000多支队伍报名参赛。

        作为首届和本届大赛的专家评审之一,都志杰表示,“在去年的创新大赛中,参赛队员 的作品多以保守为主,创新元素较少。”在他看来,比赛中,创新元素缺乏的原因主要是,创 新是一把双刃剑。“参赛者如果运用得好,那么就会以创新取胜,但创新的风险极大,胜算很 小。而如果走传统路线,则较容易赢得比赛胜利。”在讲座中,都志杰表示,希望能够在本届 大赛中看到令人心动的,具有创新元素的参赛作品。

        本届大赛以“节能、环保和健康”为主题,分为科普实验单元和创意作品单元,大赛将从 今年6月持续至11月结束,预计将吸引全国数百所高中和高校的近万名学子参赛。另外,大赛 还成立子由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人士共同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据了解,创意作品单 元为今年新增比赛项目,该项目重在创意,要求参赛者以创意、创新为主,并不需要展示成熟 的作品,只要是好的概念被主办方看中,就有可能邀请专家学者组建专门的团队,对该创意进 行培育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