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会

04.03.2015  13:15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3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通过了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程(草案),听取和审议了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所作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图解 | 两会强谈 | 两会e客厅 | 代表委员去哪儿 责任编辑:田雪、邵曼、陈致丹
  •   俞正声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现场直播 | 文字实录 | 图片报道 | 视频播报
  • 2014政协工作有大事有重点有亮点 强化民主监督 政协机制创新 大气污染防治 提高提案质量 双周协商座谈会 2015年
    政协工作总体要求 加强委员队伍建设 对外交往 反恐 2014年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回顾 【总体评价】人民政协全面深化改革 事业创新发展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战略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团结参加人民政协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聚焦改革发展履行职能,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发挥优势,强化履职能力建设提高实效,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积极动员广大政协委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献计出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把握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要求,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明确政协工作前进方向。

    (二)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献策

            常委会全年25项重要协商活动和88项视察调研活动中,大多都是紧扣重要改革问题展开,做到聚焦改革、建言改革、服务改革。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从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资源性产品价税改革、生态生产总值核算等经济改革重要问题深入调研、提出建议。抓住法治中国建设这一重大改革课题,就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行政执法体制等献计献策。

    (三)围绕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咨政建言

              常委会支持委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等工作献计献策。召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和专题座谈会等,加强动态研究,重点就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等提出建议。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言献策;就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毕节试验区建设,加快沿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沿边开放基地平台建设等提出对策建议。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四)坚持履职为民

              常委会着眼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召开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协商会。就义务教育减负提质、加快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进行调研座谈。围绕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支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等出谋划策。就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困难群众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提出对策建议,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旗帜鲜明反对暴力恐怖主义,支持党和政府依法处置重大案件,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五)完善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协商形式

              常委会把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作为带动全年工作的重要抓手,着力创新协商载体、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实效,形成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认真制定并实施全国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划,按照党中央总体工作部署做好政协协商工作。着力推动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实践中完善提高,营造多向沟通协商环境。继续开展政协协商民主课题调研,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文件起草提出建议,为政协协商民主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

    (六)加强同港澳台侨同胞大团结大联合

            常委会重视发挥政协海外联系广、交流渠道多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同港澳台侨同胞的团结联谊。更好发挥港澳地区政协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及时通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协工作情况,支持香港委员为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发声出力、在依法推进政改中积极作为,支持爱国爱港、爱国爱澳重要社团开展联谊活动,做好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等来访接待工作,组织港澳委员赴内地考察,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交流合作。

    (七)开展人民政协对外交往

              常委会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紧紧围绕国家外交大局和政协中心工作,务实推进多层次涉外交流,客观介绍中国国情和发展成就,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外交政策、多党合作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增进了解、深化互信、促进合作。召开国际形势分析会,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协商议题开展调研议政活动,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国家重大外交战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八)加强和改进经常性工作

            常委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经常性工作。着力提高提案质量,严格立案标准,加大审查力度,修订《全国政协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健全主席办公会议研究重点提案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制度,强化提案办理协商,完善提案答复和反馈工作机制。以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注重时效为重点,及时报送视察调研和协商议政成果,强化政协信息舆情汇集和民意表达功能,更好发挥履职“直通车”作用。

    【总结】政协工作的不足

              我们也清醒看到,政协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政协民主监督仍需加强,制度机制仍需完善,提案质量仍需提高,履职能力仍需增强等。这些,我们都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措施努力改进。还要看到,本届政协已经撤销了令计划、苏荣等14人全国政协委员资格,这警示我们要切实加强委员队伍建设,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015年全国政协工作部署 (一)2015年民主监督有新举措 履职能力有新提高

            人民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履行职能,做到协商民主有新加强,民主监督有新举措,制度建设有新进展,增进团结有新作为,履职能力有新提高,进一步把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

    (二)紧扣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就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管理科技计划和资源、深化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转基因农产品的机遇与风险、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湿地保护、加强黑土地保护、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重要课题开展调研议政。

    (三)自觉依法履职 争做社会主义法治模范践行者

            政协将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积极献计出力。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人民政协的协商资政作用和民主监督作用。 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委员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自觉在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范围内履行职责,争做社会主义法治模范践行者。

    (四)开展具有监督性的履职活动 坦率提出批评

            围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升政府公信力、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加强科研经费使用有效管理、腾格里沙漠污染治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环卫工人合法权益保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等问题,开展具有监督性的履职活动,如实反映情况,坦率提出批评和建设性意见,促进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加强。

    (五)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能量

            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大力宣导“两岸一家亲”理念,继续开展与台湾有关党派团体、民意代表交流沟通,为团结岛内基层民众、青少年多做工作。加强与海外侨胞及社团联系,积极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 积极开展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加强对国际形势的分析研判,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六)制定政协委员联系办法,健全委员联络机构

            建立完善全国政协领导同志赴地方调研时与当地全国政协委员见面座谈制度,京外视察调研活动更多吸收驻在地全国政协委员参加,推进与委员联系交流多样化、机制化、经常化。完善学习制度,结合委员关切丰富学习内容,帮助委员知情明政,提高议政建言能力。坚持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审议视察调研计划和重要报告制度,完善调研和协商议题遴选机制。

    发挥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重要作用 政协性质定位

            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政协协商民主的根本遵循。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立足我国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绝不照搬外国政治模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政协协商渠道

            积极拓展社会各界有序参与政协协商渠道。要搭建好机制化、常态化的协商参与平台,坚持和完善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积极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等新形式,使协商更加广泛多层地展开、更为灵活经常地进行。

    营造民主氛围

            注重营造协商讨论的民主氛围。团结和民主是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政协协商民主必须大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直言,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拒绝偏激偏执的极端言论,保持从善如流的坦荡胸怀,始终做到平等协商,不强加于人;真诚协商,不敷衍了事;民主协商,不强求一致;务实协商,不流于形式。

    提高民主实效

            提高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科学选题是前提,调查研究是基础,互动交流是关键,成果转化是重点。要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征求党政部门、党派团体和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围绕党政关注和群众关切选好调研议政题目,既通过常委会议等形式对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开展广泛协商,也灵活运用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平台对切口小、专业性强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协商。

    协商民主制度

            进一步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制定全国政协配套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政协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程序、成果运用以及加强与党政工作衔接等,推动政协协商民主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着眼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科学规范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研究制定规范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相关意见,制定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工作规则,修订政协专门委员会通则,健全提案办理协商、视察调研、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规章制度,全面推进政协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

       

     

    文章来源:人民网 网站编辑: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