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代表队再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一等奖

22.10.2016  02:33

10月14-16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天津大学隆重举行。经过四天紧张的现场制作、赛场答辩及加载测试,由土木学院青年教师卢立恒、栗怀广任指导教师,王皓正、张金龙、王凯三名同学组成的西南交大代表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这是继学校在第三届(2009年)、第五届(2011年)取得了特等奖(第一名)后,连续第四次获得全国一等奖(2013年第七届、2014年第八届、2015年第九届、2016年第十届)。至此,西南交大共获得两次特等奖、四次一等奖,五次优秀组织奖,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办,为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的全国大学生九大学科竞赛之一,是土木工程学科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学科竞赛,是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被誉为“土木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本届比赛共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124所国内著名高校派出的125支队伍(每所大学只能派一支参赛队,东道主可派两支参赛队),参加大赛的激烈角逐。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大跨度屋盖结构模型设计制作,立足于结构设计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概念,融入刚柔并济的结构设计理念,采用竹制材料以及502胶水,制作跨度为900mm×600mm的屋盖结构及其支撑结构。通过软质塑胶运动地板铺设在屋面材料上进行加载, 测试模型在第一阶段荷载时的挠度和第二阶段的极限承载能力。最终成绩由计算书、答辩、模型质量和极限承载力构成。西南交大代表队模型作品取名“太极”,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为设计理念,与本届刚柔并济的结构设计理念相呼应。模型主体由两根主梁,四个柱子,八个压杆组成。模型结构采取屋盖结构,在薄弱部位局部采用张弦梁结构,通过连贯模型的拉条协调整体刚度,以达到刚柔并济的目的,同时保证了较大的极限承载力。在现场加载测试环节中,学校以129g的质量保证了59kg的极限承载力,同时挠度精准地控制在3.4mm,最终在所有125支参赛队中夺得本次大赛的一等奖。

为保持学校在这一赛事的传统优势,在教务处、土木工程学院的全力支持下,本次大赛赛题公布伊始,土木学院学工组、土木学院本科教务办公室和土木团委科创中心精心组织,在卢立恒、栗怀广两位老师的指导下,经过长达两个月的高强度训练和激烈的选拔淘汰,最终确定了参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