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成果发布 基本省情未变

26.05.2014  11:27
核心提示:我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主要成果近日在成都发布。“从调查结果来看,全省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这样解读。         我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主要成果近日在成都发布。“从调查结果来看,全省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这样解读。

耕地

总量多了,人均少了

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耕地10080万亩,比基于1996年第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8919万亩,多出1161万亩。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解释,“二调”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受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把原有、实有的耕地调查出来,并不是我省实有耕地数量真的增加了。”

从人均耕地面积来看,我省人均耕地仍呈下降趋势。1996年“一调”时,我省人均耕地1.21亩;到2009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其他因素,下降到1.12亩。这一数据低于全国人均耕地1.52亩的水平,更明显低于世界人均耕地3.38亩的水平。

建设用地

增加334.5万亩

与“一调”相比,全省建设用地从2131.5万亩增加到2466万亩,增加334.5万亩。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朱明仓介绍,总的来看,全省建设用地的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总体上是相适应的。“13年来,我省建设用地增长16%,而GDP增长近3.2倍,可见适度投放增量、着力盘活存量,实施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

“二调”数据也反映出我省建设用地增速较快、用地效率不高、格局失衡的阶段性特征。城镇用地13年间增长近3倍;农村实际居住人口逐年下降,但用地不降反升;个别市、县建设用地总量已接近2020年规划控制目标数。

生态用地

林地多了草地少了

与“一调”相比,全省林地3330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39.34%上升到45.67%;草地1834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30.33%下降到25.16%。“多年来,通过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总体来看,一是存在土地沙化、耕地开垦、建设占用等影响生态问题的因素;二是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滩涂、冰川与永久积雪减少,高原局部地区草原沙化;三是部分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较大,挤压生态环境空间。我省生态环境问题还很严峻。”朱明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