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图书馆定级:国家一级 成都已有18个

09.11.2013  12:25

    昨(8)日,在上海举行的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全国公共图书馆工作会议上,公布了全国第五次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并授牌。昨日记者获悉,在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成都市21个公共图书馆中共有18个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3个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这一结果,较第四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有了很大提高,充分显示了成都市近四年来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发展,公共文化建设成绩显著。图书馆提供的全新服务,带领读者进入到全新的阅读时代。

    不到四年 成都市一级馆增加近一倍

    据了解,在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成都市21个公共图书馆中有成都图书馆、锦江区图书馆、青羊区图书馆、金牛区图书馆、武侯区图书馆、成华区图书馆、龙泉驿区图书馆、青白江区图书馆、新都区图书馆、温江区图书馆、高新区图书馆、双流县图书馆、郫县图书馆、新津县图书馆、都江堰市图书馆、彭州市图书馆、邛崃市图书馆、崇州市图书馆18个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较2009年第四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时的10个国家一级馆增加了8个,增幅近一倍。金堂县图书馆、大邑县图书馆、蒲江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

    据了解,在评估定级过程中,文化部评估定级专家组对成都市各图书馆的建设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新馆建设、资金投入和延伸服务是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新亮点和新特色。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市图书馆在秉承传统服务的同时积极借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和管理模式,使成都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争相创新 图书馆各有服务“绝招

    昨日记者在成都图书馆的大厅里,见一群读者秩序井然地排着队,一打听才知道,他们这是在排队领取本周六主题为“买房秘籍——告诉你房产投资的知识”公益讲座门票。除了讲座,图书馆里还举行音乐会、展览、电影观赏等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公共图书馆正在被打造成为市民的“文化起居室”,周末到图书馆参加各式文化活动,已成为许多市民的生活方式。而错过了公益讲座的市民们,则可登录数字图书馆观看。该负责人说,作为成都市重要的公共文化阵地,成都市公共图书馆在实现全面免费开放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服务形式,打造特色服务品牌,让读者在家门口享受全新阅读体验。这是近几年来成都市公共图书馆整体发展的显著趋势。

    据了解,成都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均达60小时以上,其中锦江区图书馆和都江堰市图书馆更达到每周开放80小时。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是各图书馆的创新目标,如成华区图书馆积极为特殊群体、弱势人群服务;青羊区图书馆组织开展“五会”(典型报告会、读者见面会、好书推介会、经典赏析会、教育培训会)惠民行动;金牛区图书馆创办《书香金牛》刊物;武侯区图书馆打造电影课和“三国文化数字图书馆”等品牌;锦江区图书馆推出“市民大书房”服务模式;高新区图书馆则在全市率先实现高校图书馆“破墙共享”免费向社会开放。

    通借通还 2015年前将在全市实现

    “图书馆离家就10分钟路程,现在我每周末至少有一个下午会泡在里面,很方便。”家住成都高新区新义街的陈女士正在高新区图书馆四楼阅览大厅阅读,她说,以前跑一次位于市区的成都图书馆耗时又费力,现在社区图书馆就建在家门口真是便利了不少,“而且就凭一张卡,在高新区任何一个辖区分馆都可以随借随还。”目前,龙泉驿区图书馆、高新区图书馆已全面实现区域内“一卡通”的通借通还服务。预计2015年前,成都市公共图书馆图书将陆续实现通借通还。

    据了解,随着现代化技术设备、数据库建设、自动化网络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市图书馆利用新馆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契机,大力提升图书馆现代化水平,各种高新技术设备日臻完善。目前已有龙泉驿区、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高新区、都江堰市、双流县、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等10个图书馆,采用了Interlib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其余图书馆也在按计划更换系统,为今后成都市实现通借通还奠定坚实基础。

    成都市绝大部分图书馆还建有自己的门户网站,通过网站实现书目查询、网上续借、新书通报、信息公告等功能;大部分图书馆建立了特色数据库,通过购买或共建共享方式拥有丰富的电子图书、报刊资源,图书馆由过去单纯提供纸本图书借阅的服务方式,发展到读者可足不出户,通过本地区图书馆网站即可阅读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使图书馆的服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报记者 王嘉 摄影 朱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