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围棋之乡”河北怀安面临再次“突围”

30.11.2013  04:37

图为两名围棋学生下课后依然继续棋局。刘洋摄

图为刘娟在怀安围棋学校为学生讲解棋局。刘洋摄

中新网张家口11月30日电(谭地 刘洋)一般认为围棋之乡主要在南方省份,然而上世纪80年代,地处塞外的河北省怀安县围棋却发展迅猛,出现任宏宇、郝明霞、刘娟、马媛媛等知名棋手,直至1990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围棋之乡”,时称“全国五朵金花,北方一枝独秀”。然而随着席卷全国的围棋热,尽管当地大力普及围棋教育,但赛场上怀安选手却风光不再。

据怀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润海介绍,怀安围棋事业的开疆创立者叫竹可羽,人们尊称他为“塞上棋师”、“怀安围棋之父”。1959年,文艺评论家竹可羽先生到怀安文化馆从事文学创作,1979年代表张家口地区参与河北省围棋赛。当时,河北省围棋事业起步晚,水平低,几乎没有青少年棋手,竹可羽先生打算打造河北省的青少年围棋队。

1980年,竹可羽到怀安县民主学校挑选队员组建首支少年围棋队。现任怀安县怀海棋院院长刘娟回忆说,当时,竹可羽先生共选出20名学生,都是8到10岁的低年级学生。入选后大家热情很高,但是条件艰苦。她回忆,当时竹可羽先生仅有两副围棋,商店也没有围棋出售,他们就自己用泥巴捏成棋子,染上黑白两色,并用三合板做成大棋盘,用薄铝片做成棋子,挂在墙上当教具。

怀安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高景山回忆,该支围棋队首次比赛是在1982年3月,代表张家口地区首次参加河北省少儿围棋大赛,一举包揽女子、男子、团体所有组别的冠军引起轰动。截至2001年,他们16次代表张家口参加河北省比赛,获团体冠军16项,得金牌116枚、银牌42枚、铜牌28枚;曾4次参加全国围棋赛和出国比赛,在1987年中日少年女子围棋邀请赛中独占鳌头,成绩骄人。为此,1990年,怀安县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围棋之乡”。

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各地围棋事业渐渐兴起。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怀安,在围棋发展之路上发展遭遇瓶颈,其中制约发展的首要原因是还是观念问题。

怀安县文广新局局长宗跃宏告诉记者,怀安县已形成围棋进课堂的氛围。目前,幼儿园、中小学3万多名青少年接受过围棋专业培训,农村、机关、企业共有1万多人会下围棋。财政全额拨款建成围棋培训基地,政府投入力度全国少见。

现年42岁的刘娟,9岁开始学习围棋,见证了怀安县围棋发展的全过程。她坦言,怀安围棋普及工作居全国首位,但是拔尖的人才并不多。她认为,学习围棋,既要有政府部门支持,更主要的是家长以及学生的观念。

刘娟回忆说,她在教学过程中最难忘记一个学生。2005年,她的围棋学生张宇(化名)年仅10岁,是业余五段,相当于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照刘娟的话说是“围棋天才”。但是,张宇家境一般,难以承受学棋的经济压力。刘娟惜才,曾各处托人为张宇拉赞助,后来,张家口联合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齐放也表示将竭力对其赞助。然而,一名专业围棋运动员同时需要大量时间投入到围棋学习中,张宇家长提出反对,他的职业围棋生涯因而被打断。

刘娟说,目前张宇是一名普通高三学生,因为爱好被打断,学习成绩一度下滑。现在,其父母特别后悔当初的决定,每次见面,其父母都说愧对孩子和老师。

在怀安县围棋学校,记者看到正在上围棋课程的小学生们,还有下课后不愿回家继续下棋的学生。家长李素云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正上小学3年级,现在已经是业余3段。过去每周六日都会上英语课和围棋课的课外辅导班,但今年由于时间调配问题,决定不上英语补习班而上两天的围棋补习课。对于这一选择,李素云表示是尊重孩子意愿。但对于选择围棋能否放弃学业一事,李素云表示,除非孩子极有天分,否则还会以学业为主。

对于学生家长的这些意见,刘娟表示认同。她说:“毕竟走职业围棋手是一座独木桥,成功风险很大,谁都不敢拿孩子的前途做尝试。”刘娟认为,怀安围棋“脱困”的胜招也是险招,那就是看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抉择。而这一选择,既是怀安学子的命运,也是怀安围棋的命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