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风采 余开源代表: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25.04.2017  20:40

  第六届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成都艺术职业学院院长余开源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一直尽心尽责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余开源认真研读宪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规章制度,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深入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权力和职责,了解人民代表的权力、职责和义务。

  通过学习,余开源认识到,当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光荣,更是一份责任,他决心做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

  余开源把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培训、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当作是学习提高自己履行人大代表职责能力的好机会,每次都踊跃参加,积极发言,提出建议、意见。

 

 

余开源代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发言

 

  2013年底,余开源应邀列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时,他结合实际情况,就教育均衡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演出团体问题,作了几次发言,引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高度关注。会议期间,有两期简报都刊载了余开源的发言。

  “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才能够提得出高质量的建议意见和议案。”余开源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提交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最重要的渠道。”余开源十分重视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议案、建议,

  履职四年来,余开源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8个关于文化艺术及艺术教育和地方文联的建设等方面的议案、建议。同时,他还与其他代表一道,共同提出了一些议案、建议。

  2013年,余开源来到四川省川剧院、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泸州川剧团等单位进行调研,写出了《关于大力扶持优秀传统文艺表演团体的建议》,这条建议最先提出应将优秀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团体,作为公益性的全额事业单位,统一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

  余开源到成都地区民办学校调研后,写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推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建议》,国家教育部专门作了答复。

  2016年,余开源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对文联工作、文联改革创新提出的要求,征求了一些市、州、县文联工作的同志的意见,并邀请了四川省文联老领导和从事文艺创作的专家、学者就如何发挥地方文联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进行专题讨论。他在总结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充分发挥地方文联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作用的建议》。

  余开源说:“建议要把修建豪华大剧院和重复建设文化设施的钱用来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十个亿可以修一栋高楼,但十个亿培养不出一个巴金、培养不出一个梅兰芳,所以必须培养一大批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艺术精湛的人民艺术家,传承中华文化。如不及时抓好这项工作,将会出现只有庙子没有和尚的尴尬局面。”在中国文联就这条建议向余开源作的长篇回复中,充分肯定了他提出的建议,并根据他的建议,采取了几项措施,加强地方文联建设。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余开源非常关心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和经济文化建设。2013年,他在当年川陕苏区中心地巴中市和红军四渡赤水的古蔺县调研后,写成了《关于加大对川陕苏区中心地通(江)南(江)巴(州)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促进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议》和《关于加强对革命老区巴中、古蔺红军文物保护和红色文化建设的建议》,推动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和经济文化建设。2016年,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批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