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尧德中教授谈人工智能与脑科学“跨界整合”
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5日将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18年全国两会,也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首次会议。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备受瞩目。
今年的两会代表委员共5000多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共2980人,全国政协委员共2158人。我校此次进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有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尧德中教授,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李言荣教授、曾勇教授。
3月3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京采访了尧德中教授,以《全国人大代表尧德中:人工智能与脑科学“跨界整合” 可延缓老年痴呆症》为题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
脑科学,人工智能(AI),这是当下最火热话题。
3月3日,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尧德中表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大家对大脑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健康的根本在于大脑,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如何延缓大脑疾病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十分关键。
据此,尧德中及其团队通过多次实验,终将这两项研究进行“跨界整合”,从而发明一款通过大脑意念来完成的电脑游戏,锁定老年痴呆症攻坚。
发明游戏:AI与脑科学的一次“跨界整合”
尧德中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人到了60岁以后就开始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而超过80岁的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的几率会更高。目前,老年痴呆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规律,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里有淀粉一样的斑块,是因为患上老年痴呆症而出现的斑块,还是因为有了斑块才会得老年痴呆症。是应该去掉斑块,还是应该抑制斑块的产生,科学界的意见还不统一。但是让大脑“动起来”,可以延缓老年痴呆,这是科学家们都认可的答案。
如何延缓老年痴呆症?尧德中介绍,有科学家尝试通过药物来延缓老年痴呆,但是没有见到效果;也有人试图通过手术来治疗老年痴呆,但是大脑中并没有明显的病灶,所以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对大脑产生作用。”
尧德中和他的团队通过多次实验,最终选择通过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的“跨界整合”,发明了一种通过大脑来完成的游戏。
尧德中说,普通游戏是通过手来控制,但是这一款游戏则是通过大脑“意念”来完成,人戴上一顶“电极帽”,这就相当于是“指令中心”,电脑屏幕上有一个障碍物,需要将鼠标往左边移动才可以避开障碍,那大脑则会通过“电机帽”向系统传递信息,从而绕开屏幕上的障碍。电脑游戏有益于锻炼老人们的智力和思维,延缓AIA脑力衰老,这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证实。
研究方向:脑电信号量化揭开大脑之谜
很多老年人喜欢打麻将,认为这样可以活动大脑,从而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但尧德中认为,打麻将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动大脑,但是并不能监控大脑是否真正的得到了锻炼,也无法反馈是否用脑过度。不过,实现了脑电信号量化,生成相应的客观数据,就能够为揭开大脑之谜找到方向,这也正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尧德中说,中风的病人往往是行动不便,但是如果不活动会导致肌肉萎缩,所以对于中风患者,同样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康复锻炼,因此人工智能与医学的跨界能够为治疗大脑的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回应:人不可能完全被机器人取代
如果机器人有了情感,人类会有怎样的变化?
尧德中说,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发展速度让人惊讶,有的机器人对医学图像的识别能力甚至已经超过了医生。原来机器人通过图片判断某一患者是否患了癌症,可能他只能对某一个特定部位进行判断,而现在,机器人学会了“举一反三”,如果患者的肺部出现了阴影,机器人除了识别肺部的信息之外,还会对其他器官进行识别,这样对判断患者的病情有重要帮助。其实也就意味着机器已经有了最基础的人的能力。
尽管目前的计算机主要是解决一些程序性的问题,但是在未来很可能出现情感丰富的机器人,这样的局面预计在40年之后发生。其实,现在在国外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特定特征的机器人,作为一些用户的伴侣。
“如果当计算机有了情感,是否会替代人类的很多工作,甚至连谈恋爱都可以由机器人取代,这样的人生是否很可怕?”尧德中说,毕竟人是鲜活的个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人不可能完全被机器取代。但不能排除,将来的机器人有了情感之后,会取代人类的很多工作,但也同样标志着会出现围绕着机器人产业开展的很多工作。
报道链接:
http://news.huaxi100.com/show-135-980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