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全力探索“贵州特色”扶贫开发新路

09.12.2013  10:29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步小康难度最大的贵州,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再次起程,决心以更有力的改革举措突破扶贫开发体制机制障碍,以更坚定的创新步伐推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以更坚定的信念打赢扶贫开发“第一民生工程”攻坚战役。

  贫困和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这是省委、省政府对现阶段省情实际的准确研判。省委、省政府将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强化顶层设计,切实改进扶贫考核办法,改进资金分配使用方式,改进扶贫项目实施方式,按照“扶产业、强基础、提素质、优保障、抓环保、促开放”的总体框架,不断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增加民生财政投入,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特色产业培育,闯出了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2011年至今,全省减少贫困人口43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3.4%下降到22.2%。

  来自基层、源于实践的改革创新探索层出不穷,不断为贵州扶贫开发创造新路径。印江自治县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实行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并扩展为“整县推进”,率先探索出一条贫困人口整体脱贫新路。威宁自治县从培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等几方面综合施策,成功闯出一条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新路。“毕节试验”、“晴隆模式”、“长顺做法”、“迤那路子”等各具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不断涌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参照范本。

  依靠不断改革创新,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有关部门测算,按照国家2300元的扶贫标准,截至2012年底,我省还有农村贫困人口923万人,约占全省农村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而这些贫困人口95%集中在深山区、石山区和革命老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其中75%处于深度贫困中。

  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要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继续以改革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以创新提速贫困地区发展。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下一步,贵州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新突破:扶贫项目如何更精确地瞄准贫困群众,如何将贫困地区干部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扶贫开发上来,如何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如何真正建立扶贫项目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力求更精准。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可发展的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确保贫困群众主动参与。改“漫灌”为“滴灌”,切实做到结对帮扶干部到户到人、产业发展扶持到户到人、教育培训安排到户到人、农村危房改造到户到人、扶贫生态移民到户到人,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