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引领四个全面的四川实践

17.11.2015  12:10

  金秋九月,一场近年少见的人才大规模流动,席卷蜀中大地。 

  先是1.5万名机关干部被选派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将锅碗瓢盆搬到村上,将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

  紧接着“归来,我在四川等你”的呼喊响彻网络——四川向在外川商和有能力创业的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发出返乡创业的盛情邀请;

  看似不相关的切片,其实都指向一个主题:四川将以怎样的姿态跑进“十三五”,奋力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领跑西部的四川力量?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作为贯穿四川“十三五”发展始终,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效益提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既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又要注重经济发展

  发展成果充分惠及群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的庄严承诺,令9000万四川人民备受鼓舞。

  很快,四川便制定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战图”:启动实施事关全局和长远的“三大发展战略”,奋力实现“两个跨越”。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旨在破解长期以来单极支撑的经济局面,构建四川全域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旨在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形成“四化”同步发展新态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旨在以科技支撑引领为核心动力,以结构调整升级为主攻方向,增强转型发展、跨越提升新动力。

  “三大发展战略”多管齐下,四川向着小康目标奋力前行:今年上半年,四川经济总量升至全国第七,继续领跑西部;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加快发展,优化中的产业结构,正为下一个五年发展蓄积起澎湃动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四川这样一个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大省,要让小康的阳光照亮每张面庞并不容易;四川贫困人口497.65万,相当于每18个川人中就有1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看真贫、摸实情,才能求共识、想对策。今年3月,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率先垂范,38位省级领导和50位省直部门负责人带队奔赴88个贫困县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督查调研。

  7月8日,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正式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决定》承载着全省共识:“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老乡”;《决定》也制定了四川向贫困宣战的“作战图”:既摘“帽子”、又打牢“底子”,既“输血”又“造血”,既“连片推进”,又“精确制导”。与《决定》配套,四川还制定了基础、新村、产业、能力、生态、医疗卫生、文化惠民、社会保障、社会扶贫和财政金融等10个扶贫攻坚专项方案。

  王东明说,小康的核心要义在富民,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重视平均数更要重视大多数。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根本上确保人民致富奔小康,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问题,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

   全面深化改革

  既要啃下“硬骨头”又要推动改革落地

  在国家的改革坐标上,四川曾经留下这样的印记——

  率先在全国探索农村改革,率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率先进行城市综合改革试验,率先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当前,四川承担各个领域的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多达120余个。

  9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四川再度担当起为全国改革探路的重任,成为入选的4个省级行政区域之一,亦是西部唯一。

  但在四川省委看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四川顺应全国大势的结果,也是解决发展深层次问题的迫切需要。

  2014年2月,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确立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目标。

  随后,四川研究制定了《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按照近期推进、先行试点和深入研究三个层次确定改革的总体布局。

  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说,不解决问题的改革,没有意义;要坚持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改起,解决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许多人没想到,四川改革的“第一刀”,动在了政府自己身上。

  2014年,四川实施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规范政府权力制度性建设。一口气发布了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在内的10个重要文件,以“紧箍咒”的方式,约束政府权力,建设法治政府。

  约束“政府之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彰显了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诚意。

  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文化,各项重点改革的蓝图徐徐展开,渐次落地。到今年9月,四川已出台32个专项改革方案。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9大领域、一系列措施,尤其注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以金融、铁路、能源、电信等行业和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以及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领域为突破口,加快向民间资本推出投资项目。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随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等措施“变现”,一批国企展现出朝气蓬勃的新面貌。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沉睡的资本,正在被唤醒。

  ……

  改革,也为四川全面对外开放释放红利。

  截至目前,驻蓉领馆数量达15家,落户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296家,在川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超过1万家,连续四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超过100亿美元。

   全面依法治省

  既要把握好方向又要打牢基础

  四川进入改革深水区、转型攻坚期,意味着长期以来积累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有可能进入爆发期,有些可能还很尖锐。

  四川省委认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加强法治四川建设,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而重要。如何加快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四川从顶层设计抓起,确保法治建设朝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行。

  早在2013年底,四川就颁布了《依法治省纲要》,对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等作出规定。紧随其后,四川又开创性地制定了科学的“度量衡”标准——《依法治省指标体系》,从8个方面确立了60项具体指标,助推依法治省进程从制度层面向操作层面系统谋篇布局。

  今年7月,四川又颁布了《四川省依法治省评价标准(试行)》和《四川省法治建设状况评估办法(试行)》,从制度保障层面推动《纲要》、《决定》、《指标体系》落地见效。

  2015年,是四川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务实创新落实年。

  这一年,德阳700余名县级领导干部成为法治培训对象,南充市、县、乡三级26700名党政机关干部参加法纪知识考试,旺苍县新任科级干部“考法”通过,才能到岗履职。

  省委鲜明提出: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一个地区或单位领导班子的“领头雁”,是“关键中的关键”,必须切实履行好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重要职责,既挂帅又出征。

  与此同时,法治成为全民信仰的风尚,也在渐渐形成,法治四川的群众基础一步步筑牢。

  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四川通过了《推进“法律七进”工作方案》、《“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关于进一步完善“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使法制宣传教育的关键问题——“进什么”、“怎么进”和“落到实”得以切实解决。

   全面从严治党

  既要继续正风肃纪又要重塑良好政治生态

  治蜀兴川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推动改革和法治“双轮”向着正确方向驱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顺利达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深入贯彻中央从严治党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开展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全力构建并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

  针对各级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能力、作风还存在的问题,四川省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定》。

  为了打好这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四川着力构建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2013年以来,省委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把“严”和“实”制度化、具体化,鲜明提出“六个决不允许”“三个严禁”“三个不直接分管”,划定党员干部为官律己的红线,让权力在“聚光灯”“放大镜”下运行。

  今年出台的《关于推进正风肃纪工作常态化的意见》,则把专项整治作为经常性手段,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注重在治本上下功夫,着力从制度机制上解决根本性问题,引导形成知纪知规、守纪守规的共识。

  兰辉、菊美多吉、毕世祥……近年来四川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诠释了什么叫作“好干部”。

  结合“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部署要求,四川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把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重塑良好政治生态。

  今年2月召开的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上,省委鲜明提出“六个重视选用”导向,坚持“六个坚决不能用”原则,落实“六个坚决调整”要求,着力选优干部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目前,四川正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决落实中央部署要求,运用“正反典型”深化教育,聚焦“不严不实”问题,一个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已经基本形成。(记者 张守帅 张岚 张立东 李淼 刘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