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引进63位“青年千人”入选者 生命科学最多

11.01.2016  14:48

  “青年千人计划

  目前主要面向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申报时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为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对博士在读期间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应届毕业生,或其他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破格引进。

  他们居住在成都,平均年龄37岁。

  但他们已经站在普通37岁男女不一样的平台之上,因为国家提供给他们每人50万元的生活补助和3年100万~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而他们需要做的,是为今后10年~20年中国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成都至少已经引进了63位“青千”,其中62人都集中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这三所部属高校。

  成都商报记者 王冕 实习记者 钟茜妮

  评选原则

  有海外背景 年纪轻、实力强

  日前,一位叫刘明侦的女学者在网上迅速走红,被称为“女学神”。在公布的新一批“青年千人计划”公示名单中,这位目前任职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年轻女教授榜上有名,且是首次出现的90后。这一热点,也让“青年千人”这一执行了5年的“老项目”重新被关注。

  “青年千人计划”项目的提出是在2010年5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35岁左右的青年人才是最有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的群体。为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决定实施“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简称“青年千人”)项目,引进一批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为今后10年~20年中国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2011年11月11日,第一批青年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名单在“千人计划网”正式公布。

  术有专攻

  “青年千人”生命科学最多

  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成都至少已引进了63位入选者。其中62人都集中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从性别比例来讲,男性入选者占绝大多数,约有89%的比例,女性仅有9人。他们中平均年龄为37.88岁,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1975~1979年出生年龄段,一共有29人,占比46%;其次为1980~1984年出生年龄段,有21人,占比33%。

  从学科门类分析,活跃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青年千人”最多,有23人,占比36.5%;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信息科学类19人;工程材料12人。

  海外求学

  美国成首选 新加坡排第三

  记者分析发现,63位“青年千人”中有26人在美国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其次是中国,有18人是在清大、北大、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获得的博士学位;新加坡位列第三,有7人毕业于新加坡知名高校;德国4人;英国和加拿大各两人;法国、日本、瑞士、瑞典、澳大利亚各1人(注,法国1人为法国高等电力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

  海外求学或工作经历,是青年千人的必备条件。在入选“青年千人”项目之前,他们又在哪里任职呢?根据分析,43人都在高校担任副教授、助教或研究员等职务。其中,接近40%的人都选择了在美国高校任职。

  经世致用

  “青年千人”成都寻发展

  这些“青年千人”来到成都,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好的发展。以第一批入选者为例,被四川大学引进的张楚虹在2013年牵头了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安全、轻质、高效的新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纳米制备科学问题研究”项目。

  2015年4月,德国人本杰明·贝克入职电子科大,目前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信息中心工作。“项目给了很大的资金支持,到校2周后拿到了安家费,其余的项目经费3个月后转到了学校。”贝克提到,去年9月,中组部人才工作局还专程赴校了解海外引进人才的工作状况,虽不是正规的考核,但也能感受到政府对项目的重视和监管。除此之外,他们每年还会接受校级考察,每两年接受项目考察,期间须全年在中国全职工作。

  “青年千人”入选者自述

  三轮申请 能被推荐都不易

  近日,一位学者向记者介绍了他所经历的选拔全过程,“其申请难度和公正性在国际上也是居前列的。

  “一般来说要提前大概一年,和有意向的学校联系、提交简历。学校通过审查简历,按一定比例淘汰,然后通知入围者参加学校面试。面试很多时候都要走两轮,学院一轮,学校一轮。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4年,海归已超40万人,想要在千军万马中杀出来,获得学校的青睐,非常不容易。正式申请的程序更为复杂,“我一共经历了三轮申请。”初审主要是资格审查,淘汰不符合申报条件的申请人。第二轮俗称“函评”,也就是将申请书按照学科不同,分发给多位同领域国内专家“三堂会审”。第三轮则要本人到北京面试。

  他说,面试时,每人有15分钟主题报告和5分钟专家提问时间。每组面试官为8~10人,一般是同领域院士、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入选千人计划者等。

  成都首位外籍入选者

  立下“军令状” 5年15篇论文

  作为成都第一位引进的“青年千人计划”外籍教授,德国小伙本杰明·贝克正在电子科技大学带博士生,研究精神疾病的生物标记和治疗手段。

  入选“青年千人计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做什么?”“要做什么?”是申请者自我陈述的主要内容。贝克回忆,自己的申请材料里除了列举之前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还白纸黑字地写下了研究目标——5年发表15篇论文,其中5篇发表于顶尖期刊,10篇发表于高端期刊。

  他回忆,评委提问时,“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主要是围绕着项目的可行性等内容展开。”针对贝克外籍人士身份,评委也提了问,比如“你愿意搬到中国来居住吗?”“你会使用筷子吗?

  来成都,贝克早已做好准备。2014年,他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电子科大做研究,短期的体验让他喜欢上了成都的美食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