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省级示范场 家庭农场主收获惊喜

30.12.2015  10:34

 

  向省辉和妻子为梨树修枝、填埋油菜枯。

 

   编者按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

  2015年,中国跑步进入“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时代。蜀乡大地上,最闪亮的一个字就是“”——创新、创业、创造、创意……创时代元年,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面临“双重挤压”的大背景下,我省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总牵引,以创新引领四川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继续以西部“领头羊”的姿态向前奔跑。

  在“十二五”时期即将收官,“十三五”时期即将开局之际,梳理、提炼2015年的发展历程、宝贵经验,对把握全省农村奋进脉动,展望未来四川农村发展空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报今日起推出《奔跑创时代——2015年四川农村发展报告》系列报道,盘点四川农村农业发展辉煌成就,描绘未来发展新蓝图,鼓舞蜀乡干群豪情满怀踏上新征程!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张立峰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金其云 文/图

  12月28日,在得知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向世家庭农场被评定为首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后,向省辉非常高兴。“这下我们农场的知名度更高了,黄金梨能卖得更好了。”见到记者,老向乐呵呵地说。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至今年9月,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全省已发展至17873个。今年10月,我省出台《关于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明确要求开展示范创建,着力培育一批家庭农场示范典型,建立示范性家庭农场名录库。今年12月,我省认定了首批200个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并将把省级示范场评定情况纳入家庭农场专项资金分配因素,加大扶持力度……一系列好消息,让向省辉们喜上眉梢。

   创故事

  流转土地种梨树注册家庭农场塑品牌

  向省辉是纳溪区渠坝镇人,2003年到纳溪区天仙镇兴长村流转了150亩土地种梨树,目前种植数量已达1万多株。

  “我种的是韩国黄金梨,果皮为金黄色,果肉细腻多汁,香甜可口,含糖量高达14.7%……”12月28日,向省辉和妻子正忙着在田间对梨树进行冬管。他告诉记者,梨树自挂果以来,这几年的销量一直不错。尤其是2015年,梨树带来的销售收入超过了50万元,除去成本净收入超过10万元。

  除了果子本身质量好以外,兴长村的基础设施近年来也越来越完善,给村民们带来了许多便捷。“附近有个天仙硐风景区,村道修好后,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守在村里就能直接卖掉一半。”向省辉说。

  如何让自家的梨子更具有知名度呢?喜爱尝试新鲜事物的向省辉在网上一番搜索后,关于家庭农场的新闻映入了他的眼帘。“我们是家庭经营,就注册家庭农场!”2013年,向省辉第一个到区农业局申请注册家庭农场;2014年成功通过,成为纳溪区第一家家庭农场;今年12月,他的家庭农场又被评为纳溪区唯一一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在新年到来前夕收获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看到向省辉和其他家庭农场主的效益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开始申请注册家庭农场。“目前纳溪区已登记备案的家庭农场有121家,其中养殖类占40%,果树类占30%,林业综合类占25%,水产类占5%。”纳溪区农业局法规股股长张仁骏介绍,纳溪区家庭农场数量近年来稳步提升,2015年更是呈井喷式增长,受到农民热情追捧。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家庭农场有其独特价值。”张仁骏告诉记者,家庭农场必须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具有一定规模,且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低于80%。“一切种养及经营事务均由家庭成员说了算,管理起来更加便捷。”张仁骏表示,除此之外,家庭农场还能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发展,有利于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小孩。

   创观察

  加强培训优化环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5年以来,我省多管齐下,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面,我省重点瞄准了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主和骨干管理人员;开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培训班;支持引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农技人才,允许农技人员以技术、资金、专利等投资入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同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会同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研究政策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独立申报和自主实施财政支农项目,新增强农惠农补助资金予以重点倾斜;将其纳入信贷支持范围,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和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适当提高农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比例和保额,降低税收负担。

  “而其中最让我高兴的,是省上终于有了一部专门针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文件了。”张仁骏告诉记者,在今年10月《关于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出台前,泸州各区县的家庭农场该怎么发展,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意见的出台,从组织形式、劳力构成、文化程度、生产规模、收入构成、经营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设定了7项基本条件,并提出了8条举措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涉及完善登记服务、开展示范创建、引导土地流转、加强财政扶持、强化金融支持、保障用水用电用地、强化社会化服务和加强人才培养,让大家有了可供参考的“标尺”。

  例如,7项基本条件中,“文化程度”这一项要求生产经营者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或农业职业教育;“经营管理”这一项,要求家庭农场具有较高设施装备水平、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制度建设”这一项,要求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财务收支记录和农事作业记录完整,农产品质量可追溯…… “按照《意见》的要求,目前我们一些家庭农场还应跳起摸高,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时间。”张仁骏认为,除了“门槛问题”,《意见》中的8条扶持措施,也需要省上和地方政府的进一步落实。另外,村道升级、粪污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也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推进,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营造一个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