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决定

15.12.2017  17:19

(2017年12月8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进行了深入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提出的重要思想、作出的科学论断、描绘的宏伟蓝图、谋划的重大部署,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开启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主题,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坚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信心决心。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更加清醒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在推进“四个伟大”实践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深刻领会“五位一体”建设等方面重大部署,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四川具体化。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持学深悟透,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准确领会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使命、新目标、新部署。坚持融会贯通,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行的“四个伟大”实践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深化认识党的十九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坚持学以致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发展思路、工作举措,落实到新时代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发展中。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四)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和人民团体等依法依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统揽“四个伟大”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全局、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阔步前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展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政治家以身许党许国的崇高境界和担当精神,展现了一位大国领袖的雄才伟略、卓越智慧和为民情怀。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充分体现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六)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坚定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自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把增强“四个意识”转化为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实际行动,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在四川落地落实。

  三、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进一步丰富完善治蜀兴川总体工作格局

  (七)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继续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奋力开创四川各项工作新局面。

  (八)全面把握省情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集中打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脱贫攻坚、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从严管党治党等一场场硬仗,四川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全省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奋发有为、政治生态发生可喜变化的良好局面,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同时,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四川最大省情,还面临转方式调结构、资源环境约束、脱贫攻坚、重大风险防范等多重挑战。

  (九)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到领域、人口、区域全面覆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推动全省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区域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实现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推动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质量、生态文明建设、文化繁荣发展、现代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四川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十)明确四川现代化建设新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区域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深、市场机制活、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强省全面建成;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四川基本建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彰显中国气派、富集巴蜀特点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坚实稳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全面建成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走在前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全省经济实力、综合实力迈上更高台阶,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省人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十一)深化拓展新时代治蜀兴川战略路径。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坚定不移实施“三大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战略路径,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发展之路。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区域协同共兴、整体跨越提升的新格局。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四化”同步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新格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驱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加快形成动力转换接续、发展提质升级的新格局。突出抓好全面创新改革、天府新区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四项重点工程”,奠基四川长远发展大格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四、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经济强省

  (十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万千百亿工程”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做大做强“双七双五”产业。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实施“绿色四川”旅游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制造业新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增长点,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十三)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坚持以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为引领,对接落实国家重大部署,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航空航天强省、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四川行动计划。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原创性成果、颠覆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突破。布局建设支撑高水平创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成都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支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十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支持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更好发挥首位城市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川南经济区建成长江上游重要城市群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川东北经济区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攀西经济区建成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强县、工业经济强县、生态文化旅游强县。推动开发区园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推进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人口产业资源向成渝城镇发展轴、成绵乐城镇发展带、达南内宜城镇发展带和沿长江城镇发展带集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培育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十五)加速提升发展天府新区。把天府新区建设作为事关四川发展全局的百年大计和重大战略性工程来抓。坚持产城融合,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培育高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支持成都科学城建设,加快建成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坚持高点起步,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能级和品质,打造城市重要极核,形成“双核”共兴格局,加快建成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化新城。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引进一批国际领先的行业龙头和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建成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统筹推进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跨境电商和临空型总部经济,打造一流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内陆临空经济门户。

  (十六)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持续创建“四好村”,推进农村土坯房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树立文明乡风,推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十七)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建设交通强省,完善“八射三联三枢纽”为主骨架的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区域交通枢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铁路发展提速度,完善连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衔接“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的铁路运输干线网络和高速铁路网。推动高速公路加密度、内河航道破瓶颈,加快推进省际、成渝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等高速公路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加强四大城市群之间及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快速交通衔接,支持先行启动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改造工程。高水平建设枢纽机场,加快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扩展面向南亚、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的国际航线网络,完善省际航线网络和国内大中城市干线网络。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支持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大提升行动。推进能源网络建设,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法治四川建设

  (十八)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加强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力量建设。规范县级以上人大机构设置,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科学合理确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数量。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十九)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及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规范县级以上政协专门委员会设置,加强委员队伍建设。

  (二十)深化依法治省实践。坚持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把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巩固法治良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确保公正权威司法。推进藏区依法治理常态化。强力推进彝区禁毒防艾。深化“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

  (二十一)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凝聚港澳台海外爱国力量。加强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二十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研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加强四川新型智库建设。

  (二十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持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引领作用。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十四)繁荣发展巴蜀文化。实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革命文化传承弘扬、藏羌彝文化保护发展等重点工程。实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文艺精品工程、文献古籍整理出版工程,加强重大现实、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等题材创作,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力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培育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传播,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

  (二十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千村文化扶贫行动。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提升计划,振兴四川出版业,倡导全民阅读。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行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工程,积极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非遗特色小镇、民族传统村落等建设。支持成都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产业集团,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十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打好“3+10+N”组合拳,围绕住房安全、易地搬迁、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增收、教育医疗、社保兜底和禁毒防艾等集中攻坚,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我省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把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聚焦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深度贫困县,落实“三增一免”特殊支持政策。加快建设成阿、甘眉、德阿、成甘、成凉等飞地园区。强化人才支撑,实施深度贫困地区人才定向培养、人才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稳定等工程,打造规模宏大、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主动对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全面加强省内帮扶力量,确保每个深度贫困县都有省级领导、省直部门(单位)、高校、医院、企业和省内经济较发达市县联系帮扶。支持民主党派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

  (二十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科教兴川,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教育强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教师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推动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和“一村一幼”计划。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普职融通发展。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施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

  (二十八)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坚持就业优先,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民族地区“9+3”免费职业教育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贫困家庭劳动力、退伍士兵多渠道就业创业。创新促进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二十九)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集中管理。完善企业(职业)年金制度。试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推进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复员退伍军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三十)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探索建立全民体检资助制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扎实推进地方病综合防治。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应对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三十一)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坚持和发展恢复重建新路,实行省统筹指导、灾区州县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体制,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探索世界自然遗产抢救修复、恢复保护、发展提升的新模式,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使灾区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康的典范。加快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等灾区重建步伐,推进芦山、康定等地震灾区发展振兴。

  (三十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完善诉非衔接机制。加快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基层综治中心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

  八、加快建设美丽四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三十三)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导向,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计划,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升级。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降低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建立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三十四)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突出抓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城市群为重点,重拳治理雾霾污染,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打赢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沱江、岷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打赢净土保卫战,有效治理土壤污染。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三十五)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强化国土空间治理,科学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更加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加强地震、气象、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省级环保督察机制,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九、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三十六)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一手抓改革方案制定、一手抓改革任务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继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以推进产权多元化、法人治理规范化、选人用人市场化、资产证券化、激励约束科学化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防范金融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改革。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设立统一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按照中央部署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深化群团改革,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三十七)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进一步完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9张清单”,聚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人才“三个支撑”。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创新军转民、民参军机制,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实验室在川布局或参与建设,发展壮大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和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德阳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

  (三十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瞄准重点国家、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推动高水平高端化的开放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西向开放,加大南向开放力度。构建国际交通物流大通道,提升中欧班列(成都)国际运输能力。实施外贸优进优出三大工程,建设贸易强省。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务实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科博会、农博会、海科会、酒博会、旅博会等活动。推动更多外国领事机构落户四川,加快建设中德、中法、中意、中韩、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和中国—欧洲中心。支持发展口岸平台。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持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与泛珠、长三角、京津冀合作。

  (三十九)高质量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建设“四区一高地”。探索制定自由贸易试验区地方性法规,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支持金融改革探索,提升金融开放水平。高水平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推动“3区+N园”协同改革,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整合临空、临铁、临港功能优势,全面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发展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多式联运和通关一体化,深化关检合作“三个一”改革,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国检试验区和开放口岸建设。持续举办“魅力自贸·开放四川”链动全球系列活动。

  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治蜀兴川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四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打好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持久战,进一步巩固发展四川良好政治生态。

  (四十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崇和维护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持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四十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知行合一、学做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

  (四十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落实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快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探索建立专业素养考评体系。实施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计划和专业化干部储备工程,注重培养选拔在基层扎实历练、在关键岗位和艰苦地区经受磨练、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健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和容错纠错机制配套办法,制定激励贫困县党政正职干事创业若干措施,落实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办法。

  (四十四)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实施招才引智计划,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快建设海内外高端人才汇聚高地。完善干部人才选派交流机制,鼓励引导人才向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搭建人才创业平台,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环境。

  (四十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支部更好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突出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持续抓好第一书记选派,实施基层党组织“千名好书记”培养引领计划和10万名村级后备干部培育工程。实施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少数民族、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发展党员专项计划。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四十六)持续深入正风肃纪。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作风建设,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坚决纠正。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联系指导贫困县贫困村、“走基层”、接待群众来访等制度。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落实,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四十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受贿行贿一起查,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阳奉阴违的问题,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通过利益输送相互交织的行为。严厉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深化扶贫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发掘和运用四川廉政文化资源,发挥德治礼序、乡规民约、家规家风的教化作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切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四十八)健全完善监督体系。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完善监督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机制。深化政治巡视,构建省市县三级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格局。发挥派驻监督“前哨”作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

  (四十九)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着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建设,分层次分阶段分专题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注重在实践中培养提升干部素质能力。

  十一、永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担当,朝着新时代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五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昂扬向上,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不懈奋进。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一心一意履职尽责,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夙夜在公、一心为民,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五十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扣新时代治蜀兴川事业发展重大问题,推动全省党员干部大学习大调研大提升。完善领导干部牵头开展课题调研制度,把调查研究和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查实情、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完善决策咨询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五十二)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坚持提高政治站位抓落实,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作为检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根本标尺。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抓落实,静下心来、哈下腰来,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去攻克,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去推进。坚持强激励硬约束,推行“清单制+责任制”,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和督查问责体系,形成抓落实的强大推动力。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成就,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而不懈奋斗!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谱写新时代住建事业新篇章
  12月23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张高丽栗战书汪洋王沪宁人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