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4.08.2015  20:33

   加强党建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茅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记者:七一前夕,小米公司成立党委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据我们了解,国家工商总局党组承担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责任。能否请您谈谈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张茅: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拥有私营企业1879万多户,个体工商户5124万多户,其数量占到全国市场主体总数的90%以上,增加值超过GDP的60%,创造了近90%的新增就业岗位。

  党中央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作出明确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职工群众、消费者和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企业,树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良好社会形象的现实需要;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覆盖面,夯实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来看,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通过抓党建更好促进企业发展,实现当前国家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目标,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商事制度改革后新生大量市场主体,同步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将会更好地促进它们“活下去”“活得好”并不断发展壮大。非公党建工作搞好了,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自律意识,有利于商事制度改革向深度广度不断推进,这是商事制度改革“宽进严管”的现实需要。

  记者:工商总局党组十分重视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可否请您为读者介绍一下近年来的工作成效?

  张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点多、面广、量大以及高度分散、流动的特点,使它成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也是薄弱环节。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运用党的执政资源,充分发挥政府机关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工商部门党组织参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体制机制创新。近年来,在中央组织部和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商总局党组发挥体制优势、职能优势、感情优势、队伍优势,指导全国工商系统积极参与非公党建工作。特别是2014年8月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工商总局设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办公室,明确赋予工商部门指导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专业市场党建工作职能以来,全系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健全完善非公党建工作政策措施。总局组织开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建工作课题调研,研究起草党建工作指导意见。全国许多地方出台激励举措,在申请认定知名企业字号、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先进个私企业等方面,优先考虑党建工作到位、成效显著的企业。一些地方制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管理办法,探索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强化了工作保障措施。

  持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指导各级工商机关对已建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进行规范化管理,巩固党组织的覆盖成果,同时重点探索推动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专业市场党组织覆盖的多种途径。对暂不具备条件的非公企业,各地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工青妇群众组织。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扩大了“两个覆盖”。

  不断强化非公党建工作各项保障措施。各级工商机关积极探索有效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截至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工商部门都成立了非公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山西、甘肃依托工商局成立省委非公企业工委,重庆为市工商局配备非公党建专职副书记、设立非公党建处,在区县分局新增非公党建科。据统计,全国地市级依托工商机关成立非公企业工委(党委)100余个,县级近300个。多数基层工商所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各地个私协会充分发挥与非公企业会员联系密切的优势,积极参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切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地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组织开展党员承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发展方式转变集思广益、献计出力,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思想、组织优势,推动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以党员经营户为重点,组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组织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通过党员示范,发挥模范表率作用,鲜明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调动周围广大职工群众和商户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影响带动其他经营者,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营造文明诚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