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育学院党委赴中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04.04.2014  17:29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的通知要求,在2014年清明节前夕,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党委由党委书记李北东教授带队赴中江县开展了以基层调研和缅怀英烈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

  从学校出发,一个多小时车程后到达中江县。中江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是一个千年古县,历史文化厚重。自古以来,中江具有“中国芍药之乡”的美名、是“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丹参基地”。

  中江县委对学院的这次实践调研活动很重视,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彭英和县委办公室主任邓高辉全程随行提供帮助和指导。实践调研第一站是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省委书记王东明曾多次来该村现场指导工作,详细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嘱咐有关部门和市县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石垭子村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优势产业,统筹规划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面向村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温饱、医疗、住房、教育等问题。

  集凤镇镇党委书记刘福兴热情接待了政治教育学院师生一行。集凤镇中心学校校长伍培发、石垭子村小学校长谢昌茂向师生详细介绍了石垭子小学与成都泡桐树小学结对“友好学校”,并举行“4+1”课程的展示活动。根据帮扶计划约定,在3年内,石垭子村小学学生实现“人人会打篮球、人人会吹竖笛、人人会使用电脑、人人会开口说英语,人人都参与游学活动”。泡桐树小学在师资力量上提供的帮助包括课堂教学培训、信息技术培训、阅读培训、普通话培训等。石垭子村小学新的教学楼已经建好,蓝色的外墙上“自信,像花儿一样绽放”显得格外明亮和耀眼。孩子们在多媒体设备齐全的教室里认真听课、学习。谢校长说,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就与德阳市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小学结对以来,先后派出了多名老师来石垭子村小学任教。不但带来了物资上的帮助,捐赠了教学设备、学生校服、书籍等,更从教育教学和思想观念上帮助学校提升。

  随后,学院师生一行参观了石垭子村新建的新村聚居点。一排排小洋楼整整齐齐,新居里环境整洁、窗明几净,各项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政治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北东、党委副书记杨诚、副院长王曦及随行的师生们和村民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村民们喜悦地告诉大家小洋楼修(建)下来成本很划算,政府在房屋修建中给予低息贷款、政府补贴等,现在石垭子村的村民都已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一步步提高。石垭子村打造的新村聚集点,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是可复制可模仿的。

  在石垭子村村委会前的广场上,刘福兴书记向师生一行就集凤镇和集凤镇石垭子村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规划做了较细致的介绍:集凤镇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对芍药、丹参的种植规模也要进一步扩大,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推进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 “芍药谷”为依托的的旅游业,大力推动集凤镇的各项经济发展;五至十年后,要将集凤镇石垭子村打造为全国芍药主产地和芍药文化的一个中心。刘书记和村干部还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双方还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等内容进行了简短的互动交流。

  实践调研的第二站是中江县复兴镇富强村。富强村的新农村建设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他们先后组织专家、领导和群众代表进行调研和考察,寻找和探索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最终选择了特色产业——瓜蒌种植为基础的多种生产经营联动模式。富强村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民主、科学和群众利益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实践中他们逐步总结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五步工作法:第一步,尊重民意让民作主;第二步,切合民意科学选址;第三步,建立台账确权登记;第四步,科学调整占补平衡;第五步,多措并举实施补偿。

  实践调研活动的最后一站,是特级黄继光纪念馆。在继光广场,杨诚主持了祭奠活动。师生手持菊花向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以黄继光为代表的英雄和先烈默哀并三鞠躬。学院党委向英雄和先烈敬献了花篮,师生依次向英雄和先烈敬献了菊花。讲解员向师生们详细讲述了黄继光的英勇故事及其相关情况,还讲述了许多黄继光母亲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在展厅里一行人静静聆听,默默参观。

  此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党员同志收获颇丰。大家感悟并学习了中江县集凤镇和复兴镇以及中江人民不断开拓创新、进取勤劳、不懈奋斗的精神。大家认为,要把这种精神贯彻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在各自岗位上挺起坚实脊梁、奋勇前行,尽全力建设美好校园、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