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工作报告
19.03.2016 12:51
本文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 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 ——在中国共产党四川农业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3月18日) 邓良基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四川农业大学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四川农业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深入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实践,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大学,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2010年7月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规划纲要,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扎实推进“一基地两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学校党委被省委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7月,刘延东同志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授牌。 (一)“一基地两体系”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扎实推进 坚定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成都校区正式启用,2011年学位点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2012年“211工程”三期建设通过验收,2013年取得科技成果“两佳绩”、人才队伍“两突破”,2014年启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工作,2015年校区布局结构调整顺利完成。 1. 以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绩突出 学科专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11工程”三期建设全面或超额完成8个项目建设任务。持续加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5年共投入1.3亿元实施双支计划,获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29个约1亿元。分别新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和6个,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在2012年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6个参评学科有3个、2个和1个分别位居或并列全国第4、第5和第7。从2015年7月起,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ESI排名持续稳定跻身世界前1%,ESI上榜学科数在全国农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4和第3。坚持需求导向、科学定位,大力推进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加强新专业和工科专业建设,缩小了专业间的差距,新增、撤销和调整了一批本科专业,目前本科专业共86个,其中新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 师资队伍水平快速提升。 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双支计划,大力引进海归人才,重视青年教师培养,统筹推进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成为全省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2016年3月,在职教职工总数达337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24人、副高级职称579人,比5年前增加90.6%、63.1%;博导230人、硕导549人,比5年前增加103.5%、68.9%。5年来,分别取得自主培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一人的历史性突破;新增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共25人;新增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省院士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千人计划人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共49人;引进高端人才、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和学术骨干共58人,招聘录用博士301人;4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优秀科技工作者。 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推动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协调发展。召开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会,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向好。召开了本科教学工作会,改革和完善分类培养模式,修订完善本科教学管理办法,加强本科教学管理,持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推进计划,扎实抓好本科教学工程,本科教学水平稳中有升。召开了学生工作会,出台学生管理规定,学生教育管理更加科学。2016年3月,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分别达3647人、35410人,比5年前增加31.1 %、14.1%。5年来,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4篇,258人获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资助;新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教学团队3个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1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20项,新建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育基地、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共6个;在挑战杯和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国际奖励35项。大力实施就业“三个百万工程”,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12年被表彰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4年被列为全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2016年成为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的3所高校之一。召开了远程与继续教育工作推进会,积极发展学历继续教育,不断拓展非学历教育,规模和效益显著增长,省内外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16年3月,网教、成教和自考在籍生达8万余人,比5年前增加28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师生交流规模,推进合作办学项目,5年来与境外34所大学或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新增国际合作项目128个,培养留学生84名。 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学校《章程》2014年底首批经核准颁布实施,成为依法自主办学的基本准则。全面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了相互衔接、务实管用、更加成熟的制度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岗位分类管理,持续完善了编制管理、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业绩评分、人事调配、退休管理以及合同制人员管理等制度。按照“让绩效得到充分肯定、公平得到适当兼顾、累计贡献得到基本认可”的原则,改革基金划拨、绩效工资、津贴补贴、教职工奖励等办法,建立了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教职工待遇得到明显改善。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确立了学术委员会最高学术机构的地位。健全财务制度,实行精细化预算,强化会计核算,严格经费使用。完善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实现依法决策、科学管理。修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资产配置水平和使用效益得以提高。深化后勤窗口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办学基本条件有效改善。 坚持抓重建就是抓发展, “5.12”灾后重(新)建项目全面完成,“4.20”灾后重(新)建项目稳步推进。把灾后重(新)建与基础建设有机结合,不断优化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教职工工作和住房条件。5年来,共投入13.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教育用地75.5亩,新建各类用房52万m 2 ,新购仪器设备30663台件、总值4.1亿元。继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动网络扩容升级,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图书和档案数字化管理,图书文献资源进一步丰富,新增纸质和电子图书120万册、期刊133万册。 校区布局调整顺利完成。 统筹雅安、成都和都江堰校区发展,积极稳妥调整校区布局结构,如期顺利完成院所分步搬迁,一校三区办学格局基本定型。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适时增设、撤销、合并或调整机构,多校区管理体制更加完善。迄今,共有正处级建制的管理服务部门28个、教学科研单位28个。在校区布局调整过程中,广大师生员工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讲奉献,齐心协力、克难奋进,必将以奠基长远发展的重大成就载入史册。 2. 以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为核心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就斐然 科技成果产出实现跨越。 紧扣创新型国家建设,瞄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突出“三农”问题导向,坚持知识和技术创新,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5年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8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获省哲社优秀成果奖16项;发表SCI、EI、SSCI论文2750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35.2;新增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审定新品种(系)共156个,获授权专利1550项。 科研项目经费大幅增长。 大力拓展纵向项目领域和空间,密切与行业企业横向合作。5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960项,其中:首获973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连年增加,累计达287项,优秀青年基金取得突破;到校科研项目总经费12.04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4.2亿元,2015年科研经费2.19亿元,是2009年的2.1倍。 协同创新机制逐步健全。 抢抓“2011计划”重要机遇,改革科研管理模式,深化内外合作研究,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了创新活力。5年来,获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取得重要进展。召开了科技工作会议,完善科技管理办法,建立起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条件团队建设进展明显。 5年来,新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科学观测实验站、野外基地、科技合作基地、社科重点基地共28个,正式运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雅安现代畜禽创新示范园、温江惠和基地等建设进展良好。整合资源、凝练方向、突出特色,潜心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5年获准省部级创新团队27个、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9个。 3. 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突显大学社会价值,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2012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通过建设雅安服务总站、县区服务中心和乡镇服务站点,在科技服务上创建了新体系新机制,在实际效益上各方都有更多获得感,被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长万钢称为“四川农大的雅安模式”。 社会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健全社会服务评价机制,开展多形式科技服务。5年来,同60个市县区和200余家企业新(续)签合作协议,新建专家大院和博士工作站共80个,选派科技特派员和科技挂职人员共578名,培训技术人员20余万人次,遴选挂牌校外合作基地160个。主动服务“4.20”灾后重建,紧贴“三生”重建需求,提供成果支撑和技术服务。贯彻扶贫开发攻坚部署,实施科技扶贫工作方案,设立科技扶贫专项经费,对口帮扶工作成效突出。 成果推广转化进一步加快。 建立知识转移和技术扩散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5年来,获准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入选省部农业主导品种34个、主推技术31 项,获省部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共324项,科技成果转让和回收2086万元;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和东南亚地区推广科技成果700余项,推广作物新品种面积3亿多亩、果树优良新品种1.95亿株,畜禽疫病防治达10.4亿只(头),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260亿元。 4. 以“川农大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大力推进校园文化的继承创新和繁荣发展,校史文化不断丰富,品牌活动持续增加,文化阵地继续加强,人文环境极大改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5年来获评省部级高校校园文化成果奖10项。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加强历史、典型、实践和艺术教育,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健全多元化资助体系,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构建了以“川农大精神”为内核的育人体系。把哲社科学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召开哲社科学推进会,发展哲社学科专业,加强社科联建设,成立艺术联合会,建好公民文化普及基地、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发挥了哲社科学在传承文化、创新理论、咨政育人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抓住2010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重要契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 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 围绕思想理论教育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教育这个基础,发挥党委中心组的示范带头作用,抓好党的生活、政治学习和党校培训,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党的十八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等重大活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师生、推动发展。特别是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员干部普遍受到深刻思想政治教育,精神上补了钙、思想上铸了魂,拧紧了“总开关”。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宣传工作管理办法,提高了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夯实网络思想教育阵地,深化学生德育立体化工程,完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化于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按照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要求,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通过专题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查找了不严不实问题,细化了整改落实举措,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增强了践行“三严三实”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在创建“四好”班子上用功夫,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上下气力,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和治校能力持续增强。2011年学校被表彰为全省高校“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坚持“五好”干部标准,不忘“老三看”、倡导“新三看”,修订领导干部选任办法,建立后备干部机制,完善管理岗位职员制度,健全了选人用人制度体系。通过举办培训班、推荐参加培训、加大轮岗力度、选派挂职等举措,多形式加强干部培养培训,推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开展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专项整治,落实了年度述职考核、个人报告事项、“一报告两评议”等规定。规范了教学科研单位处级干部交叉任职与排序,建立了干部退出机制。5年来,提任处级领导干部137人,选拔处级后备干部79人,轮岗交流处级干部59人,选派36人到省级以上机关或市区县挂职,选派242人(次)处级以上干部到省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干训中心及海外学习培训。 3. 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创新局面 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精神,落实《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教学科研单位党总支改设党委,制定党支部工作细则,实施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4.20”抗震救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共设中层单位党委、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46个,下辖党支部351个。重视从青年师生中发展党员,党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2016年3月,有教职工党员1865人、学生党员5324人,分别占教职工和学生总数的42.3%和13.9%。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公开承诺、典型引路、“作表率创佳绩”示范、三亮三比三评、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方法举措,激发了各级党组织生机和广大党员活力。5年来,9个基层党组织获省级以上表彰,19人(次)获省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4. 党内民主建设迈出新步伐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机制。修订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和校务会制度,健全教学科研单位党政联席会制度,促进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凡涉及改革发展的重要事项、关系师生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都提交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有关事项严格实行了票决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出台党务公开办法,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了党内民主平等的关系、民主讨论的氛围、民主监督的环境。 5. 党风廉政建设呈现新气象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作风的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正风肃纪,开展专项整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传统,落实“两计划一方案”67项整改措施,完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为“四风”戴上了“紧箍咒”、拧紧了“螺丝帽”。经过整改整治,“三公”经费大幅压缩,文风会风明显转变,服务师生成效突出,重点问题有效解决。围绕2012年省委巡视、2013年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细化时间表、实化任务书、严化责任人,扎实做好了整改落实工作。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结合时间节点开展法纪和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廉政承诺、年度述廉、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等廉政制度,开展三项建设、小金库治理、廉洁从政自查自纠等专项活动,强化对组织人事、招生考试、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科研项目等重点监督,加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5年来,审计灾后重建及基建维修工程405项,送审金额11.8亿元、审减金额8937.6万元;对35位离任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6. 和谐校园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持师生员工主体地位,完善教代会和学代会制度,落实信息公开办法,拓展民主管理和监督渠道。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师生呼声,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推进基层民主建设,2011年学校获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13年校团委获评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抓好统战平台、文化和品牌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积极作用。5年来,学校两次被表彰为四川省统战工作先进单位,民盟总支被表彰为民盟全国先进基层组织,民革总支被表彰为民革全省先进基层组织,民建总支被表彰为民建全省先进集体。认真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支持离退休教职工协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积极开展工作,2014年校关工委获评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落实矛盾排查化解,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应急处突水平,维护校园和谐稳定。2014年学校获评全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 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是党的建设不够“严”、不够“实”,有的党组织对上级组织决定选择性执行、对党员干部管理松弛党性修养缺失、组织观念淡薄,一些师生理想信念模糊、国家级科研平台仍未实现关键性突破,高水平创新成果偏少,重大研究课题数量偏少,成果推广转化社会经济效益还有很大空间。五是师资建设力度有待加大,教师总量仍显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领军人物培养力度不够,优秀拔尖人才引进面临困难。六是依法治校水平有待提高,内部管理制度“废改立”还需与时俱进,多校区融合式一体化管理尚需完善,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还需深化,法律顾问制度尚未建立。七是民生改善需要持续加力,部分教职工住房条件尚需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有待优化,“4.20”灾后重建进度滞后。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回顾过去的五年,“一基地两体系”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和改进,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整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靠的是省级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靠的是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向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部门各单位,表示衷心地感谢! 总结五年的实践,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高等教育规律、办学治学理念紧密结合,更加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必须坚持内涵发展。 要把提高质量与稳控规模、优化结构紧密结合,更加自觉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弘扬川农大精神、彰显川农大特色、体现川农大水平,着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 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要把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紧密结合,更加自觉地深化综合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用创新的精神破除机制上的障碍,不断增强事业发展生机和活力。 四是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要把“依靠谁”和“为了谁”紧密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一切工作以师生员工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寻求师生员工意愿的最大公约数,汇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校。 要把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紧密结合,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起推进依法自主办学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良好生态。 六是必须坚持从严治党。 要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更加自觉地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面临的形势与奋斗目标 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既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时代要求,也是加快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的必然选择,更是学校内涵发展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战略方向。未来五年,我们一定要肩负起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深刻认识和把握面临的改革发展形势和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现代大学,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 (一)深刻认识建设一流农业大学面临的发展形势 从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来看, 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意识形态领域不仅日益多样化,而且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尖锐复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西方文化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渗透的挑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从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趋势来看, 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科学技术交叉融合,正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并与社会转型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提出了新要求,对优势学科、综合性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的要求也更高,加强与地方及行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有力支撑四川建设与发展,实现影响力大的农业科技创新等尤为迫切。 从高等教育面临的差距和走向来看, 在新时期、新常态、新要求背景下,高校面临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的要求、自主办学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之间的“四大差距”,这些差距和问题倒逼改革发展必须适应新常态、激发新动力、落实新举措。因此,高校人才市场供需关系从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向用人单位为主导的需求驱动、角色定位从支持服务向服务与引领同步、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三大转变”将成为改革发展的主流走向。 从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挑战来看, 在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常态下,贴近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突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主要功能,实现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显重要。尽管近年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但离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高校间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的比拼更加激烈,学校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还有不少难题待解,在实现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上还缺乏实招硬招。 从改进作风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来看,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 还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二)准确把握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 建设一流农业大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一流的学科、师资、设施和深厚文化,又要有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水平,既要有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又要有坚实的党建基础和政治保障。当前,要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实践的新要求和师生的新期待,准确把握一流农业大学的丰富内涵,在第九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基础上,努力实现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的新目标。到2020年,力争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大学精神方面, 以“川农大精神”为内核的大学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办学理念和治学理念充分体现在办学治校全过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校园文明与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办学定位方面, 以生命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征更加凸显,一批活跃在学术前沿、满足发展需求的一流师资队伍基本形成,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不断涌现,在创新驱动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科技、人才服务和引领作用。 综合实力方面, 办学整体实力在国内农业大学中稳居一流,核心办学指标在全国省属农业大学中处于前列,拥有更多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学术团队,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充分体现。 育人环境方面, 办学基本条件全面改善,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更加浓厚,开放办学与国际交流合作更加广泛,党的建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更加显著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三、加快建设一流农业大学 同志们,今后五年,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的攻坚期,也是最为关键的发展机遇期。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一流人才,以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四川“三大发展战略”,服务和引领社会经济与“三农”发展,要重点抓好全面建设现代大学、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四个方面任务。 (一)全面建设现代大学,夯实一流条件支撑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规定,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我们要建设具备一流学科专业、雄厚师资力量、优越基础设施、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大学,营造共建共享良好环境,夯实与一流农业大学地位相匹配的软硬件支撑。 1. 以学科为纲,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 始终坚持学科为纲的理念,根据国家和四川省“双一流”建设方案,优化学科布局结构,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全面提升学科实力和水平。实施学科分类建设,加强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学科发展,推进新兴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大人文社科类、理工类、艺术类学科建设力度。通过努力,力争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等2-3个学科处于国际一流水平,10个左右优势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15个左右特色学科处于省内一流水平。建立健全学科管理体制机制,把握国家评估指标体系内涵,扎实开展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动态调整好学位授权点,力争在新一轮国家学科评估中取得更好成绩。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加强专业设置管理,支持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 2. 以人才为基,建设素质硬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牢固树立学者为上的理念,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订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原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要健全集聚人才机制。加大政策和信息服务力度,依托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培养与引进学科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持续实施学科建设双支计划,着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力争更多人选入围省级以上人才计划。搭建各层次各类型人才发展平台,凝聚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领域人才,为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要提升教师业务能力。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落实教师校内培训办法,鼓励教师申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选派教师进修深造、产学交流、合作研究,统筹运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有计划开展职前职中素质能力培训。推动新老教师“传帮带”,落实青年教师助教、集体备课、讲课竞赛、参与教学科研团队等制度,培养一批发展潜力大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三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按照“四有”教师要求,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宣传师德模范先进事迹,倡行职业道德规范。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评价重要内容。推进学风建设,完善学术规范,查处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 3. 以条件为要,建设环境优功能全的基础设施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三校区校园建设“十三五”规划,确保办学基础条件优于国标。一是要加快推进“4.20”灾后重建项目,确保按计划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二是要稳步推进成都校区三期建设,切实改善都江堰校区办学条件,加快推进规划项目建设。三是要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完善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雅安现代畜禽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四是要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充和丰富图书文献资源,提高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水平,实现三校区资源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终端设施普及为核心实现校园“互联网+”,以“慕课”建设为抓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以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为重点推进各单位网页上档升级。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 4. 以文化为魂,建设底蕴深氛围好的大学文化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之中,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川农大精神”融入到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和文化环境建设之中,充分发挥知名专家、优秀教师、杰出校友的引领作用,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和校风教风学风。把校园文明建设融入到育人过程之中,创新文化传播和育人方式,大力培育优秀校园文化成果,打造名师讲坛、科技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充分发挥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 5. 以民生为先,营造齐参与共享有的良好环境 坚持共享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发展动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环境,使师生员工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携手朝着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方向稳步前进。依法依规确保教职工正常福利待遇,全面落实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全力推进三校区教职工公寓建设,切实改善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加强离退休教职工工作,落实好老干部老同志“两个待遇”。完善合同制聘用人员管理,保障合同制聘用人员待遇。进一步强化“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观念,持续抓好“三个百万工程”,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以创新创业俱乐部建设为抓手,以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为依托,在各院全面建立创业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创客空间,点燃创新创业激情,促进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寒梅飘香工程”和“阳光心理工程”,发挥教育发展基金作用,完善奖助政策体系,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整体办学质量 深化综合改革,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按照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把握立德树人、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导向,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点,突出人事管理、分配机制和管理体制等难点,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攻坚战”,以更大决心突破发展“天花板”,努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整体办学实力,尽早达到一流农业大学的标准。 1. 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一是要持续改革本科生培养机制。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为引导,以立德树人、提升能力为目标,以分类培养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推进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发挥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的导向作用,力争更多项目入围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深入实施“五大计划”,建设实践育人共同体,更加重视体育艺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严格教学督导,深化教改研究,健全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做好2017年专业审核评估工作。牢固“生源是生命之源”的理念,按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发挥招生主体作用,规范自主招生工作,提高人才选拔水平。二是要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以课程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健全质量保障与监督评估体系为抓手,加大研究生自主招考力度,优化生源结构,凝练培养方向,着力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三是要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坚持需求导向,调整专业结构,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建设及共享,加强学习中心(教学站、点)建设和管理,把学历继续教育转向内涵发展轨道,确保办学安全和良好社会声誉。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培训平台优势,密切与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组成部门的联系,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四是要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把握“留学四川”计划机遇,力争招收更多留学生。完善外国专家项目评审,选聘优秀外国专家来校工作。做好公派出国留学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工作,支持教师出国(境)开展交流与合作。落实与国(境)外机构合作项目,拓展学生交流、合作办学、联合科研等项目。 2. 坚持协同创新,深化科学研究领域改革 一是要完善协同化科研组织模式。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地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加大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力度,推进多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学融合,形成激发科技创新内生活力的机制。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建立优质科研成果进课堂机制,鼓励教师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科研反哺教学能力。发挥科研评价“导航器”功能,健全以创新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为重点的评价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自由探索、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二是要构建高水平科研支撑体系。把握科技发展前沿,加强科研方向研判,重点培育西南区生猪优质与安全、川粮丰产高效、长江上游生态安全、耕地保护与农产品安全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持续创建国家重点培育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力争实现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创新中心的历史突破。扎实推进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哲社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和建设,创建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大力推进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雅安现代畜禽创新示范园、温江惠和基地、都江堰灵岩山实习林场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研发功能和支撑作用。推进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仪器设备信息共享平台。发挥省部创新团队和人才计划的牵引作用,加快建设一批方向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团队,充分激发优秀拔尖人才的团队效应。三是要健全标志性成果培育机制。贴近学科前沿和产业发展积极组织重点重大项目,努力实现科技项目和经费稳步上行,争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地和人才专项等方面取得新佳绩。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村改革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强在生物育种、重大疫病防控、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农产品加工与安全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力争标志性科研产出及获奖成果有新突破。大力提升人文社科研究水平,积极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大力培养建设智库队伍,充分发挥咨政育人作用。加强现代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体制研究,积极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 3. 坚持服务发展,深化社会服务机制改革 一是要坚持政产学研用结合。适应行业产业区域发展需要,巩固、提升和拓展校地校企合作,积极参与校企战略合作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的合作与共建,搭建农业优势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多元化科研和产业示范基地,着力解决地方和企业的现实问题,主动服务四川“三大发展战略”。二是要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主要依托,加快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持续提高“雅安模式”的贡献率和影响力。继续深化专家大院、农业园区、博士工作站、科技110、农业物联网等的联建共建,主动选派科技特派员,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服务,积极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三是要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健全知识转移和技术扩散机制,积极申报更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扎实做好现有成果和技术储备工作,突出抓好主导新品种(产品)、主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强科研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加大成果转化在人才评价中的权重,鼓励支持教师转化和推广科研成果,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推动技术转移机构运行,加强资源信息服务共享,搭建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完善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开展农业技术交易活动。四是要精准实施科技扶贫。按照科技扶贫工作方案,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立足当地资源开发,多渠道争取扶贫项目,加大贫困地区成果推广、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产业规划和决策咨询等帮扶力度,提升对口帮扶广安市前锋区、凉山州雷波县的精准程度,为脱贫攻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4. 坚持统筹兼顾,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要求,改革岗位设置、招聘与竞聘、考核和培训、奖励和处分、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机制,逐步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人事管理制度。严把公招入口关,坚持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原则,全面实行公开招聘两级考核制度。扎实做好岗位设置工作,完善晋升、流动、转岗和退出机制,真正用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稳步推进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业绩评分、绩效工资和奖励办法等制度的杠杆作用,完善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业绩贡献和岗位奉献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健全符合财力状况、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5. 坚持协调发展,深化校区院所管理改革 持续完善一校三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资源,拓展空间,优化融合管理,加强延伸管理。坚持做大做强雅安校区,持续做特做优成都校区,加快做实做精都江堰校区,雅安、成都、都江堰校区年度本科生招生规模分别稳定在4500人以上、3000人左右、1500人左右,雅安和都江堰校区增列研究生学科专业,进一步扩大研究生规模。根据发展需要和条件可能,择机调整和完善机构设置,实现管理服务部门精简、统一和效能,规范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和课程间关系。协调处理好学校和院所的关系,科学划分各单位的责权利,下移管理重心,推进绩效考核,扩大院所教学、科研和管理自主权,充分调动院所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四川省教育系统深入推进依法治教行动计划》,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学治校,为建设一流农业大学奠定制度和法治基础。 1. 科学建章立制,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进一步增强学校《章程》的执行力,增进理念认同和价值认同。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清理机制,依据法规和章程原则要求,适时修订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财务、审计、后勤、安全、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完善内设机构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坚持依法理财,严格财经纪律,细化预算管理,强化监督审计。健全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制度,防止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2. 依法决策管理,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贯彻《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合理界定内部不同事务的决策权,健全决策机构的职权和议事规则、决策程序。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发挥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支持民主党派、群团组织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坚持教学科研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提高中层单位治理水平。 3. 严格遵章守规,形成法治良序环境 依法组织和实施办学活动,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坚持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价值取向,尊重和保护师生合法权益,健全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保障师生在招生考试、基建工程、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提高干部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教、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四)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提供思想政治保障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从严治党的要求,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以思想建党为导向、制度治党为根本、队伍建设为基础、作风建设为关键、纪律建设为保障,持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一流农业大学提供思想政治保障。 1. 坚持思想建党,坚定师生理想信念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为重点,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端正政治行为,严守政治纪律。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积极申报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贯彻落实《四川省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道德、优秀传统文化、国情省情校情和先进典型教育,引领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增强广大师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党员干部培训计划,落实“一把手”带头讲党课制度,创新学习渠道和载体,鼓励党员干部读书养性和学习提能。 2. 贯彻民主集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领导班子内部运行机制,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严格按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集体意志办事。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严格规范民主生活会意见征求、对照检查、谈心谈话、相互批评、整改落实等环节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指导、监督和考评, 大力促进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扎实推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长效化。坚决反对党内组织生活随意化、平淡化、娱乐化、庸俗化,落实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警示教育等制度,探索开放式、网络化党组织活动方式,推动形成既严肃认真又充满活力的党内生活新常态。 3. 践 行“三严三实”,强化干部管理监督 巩固和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持续抓好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各项工作,着力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严格执行省委《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持续深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和履职能力建设,选优配强中层单位班子,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以严的要求选用干部,鲜明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的导向,落实“六个重视选用”“六个坚决不能用”“六个坚决调整”的原则,完善干部选用办法,健全干部选用工作监督制度,切实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持以严的措施教育干部,突出抓好主要干部、新任干部、年轻干部等专题培训,重点开展思想理论、法纪、警示和先进典型“四项教育”,加大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后备培养、关心激励等的力度。坚持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建立干部日常管理机制,开展经常性约谈提醒告诫,修订干部年度考核办法,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4. 抓基层打基础,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完善和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制,,健全党建工作齐抓共管机制和述职考评体系。坚持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统一,把从严治党要求向基层延伸,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完善党支部工作细则,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拓展党建网络阵地,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把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教育改革、服务事业发展、服务改善民生、服务党员师生上来。落实中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积极吸收优秀青年师生入党,规范发展党员程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选任培训和激励保障机制。 5. 开展“两学一做”,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按照中办《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要求,组织教育广大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把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要通过围绕专题学习讨论、创新方式讲党课、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领导干部作表率等主要措施,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努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 持续改进作风,始终密切联系师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继续抓好中央和省委关于作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专项整治成果,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用车用房、公务接待、公务出差出国(境)等规定,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深化教育实践活动和省委巡视、审计后续整改,针对薄弱环节以及出现的新问题,发扬钉钉子精神,认真开展“回头看”,在开展专项治理上集中发力,在健全长效机制上持续用劲。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师生制度,把师生满意率和认同度作为党员干部考核评议、评先评优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团工作和统战工作,全面加强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众组织建设,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各界校友在推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7. 细化两个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把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深落细落实,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完善廉政教育机制,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反腐倡廉专题学习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讲廉政党课办法,促进警示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干部选用管理、党员和积极分子教育培训以及教育教学和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对照省委“三个不可低估”重大判断,结合发生在四川和高校领域的重大腐败案件,深刻开展检视反思讨论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把“不逾矩”的红线刻在内心深处,在思想深处筑起“不想腐”的防线。完善制度反腐机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落实廉洁自律准则、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廉政谈话等要求,从制度上关“天窗”、封“暗门”、堵“地道”,构建务实管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严约束干部人事、财务管理、国资基建、招生考试、科研管理、后勤产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用权行为,发挥好校内审计监督作用,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拉“袖子”、早打“预防针”,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和制约监督机制。 8. 严明纪律规矩,扎实推进制度治党 始终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重要位置,时时以“七个有之”为鉴戒,常常以“五个必须”为准则,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规范党内行为,严格纪律处分。严明政治纪律,坚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讲真话,自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落实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严格按照党纪国法和党内法规办事,大力弘扬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严明组织纪律,强化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严格按权限、职责和程序办事,严肃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明财经纪律,严格财经制度,强化财政资金预算约束,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监督和审计。按照中央和省委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部署,结合实际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废改立”工作,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将党建工作制度执行情况纳入重点督查内容,切实增强制度执行力,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各位代表,同志们!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心、持之以恒的决心、锲而不舍的耐心。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大力弘扬“川农大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开创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
本文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19.03.2016 12:51
甘孜县师生代表莅临我校参观交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成都医学院
成都医学院4个专业顺利通过四川省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验收,1个专业验收为“优秀”四川省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
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成都医学院
护理学院暑期赴实习基地看望实习生
7月15日至23日,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润娟率队,成都医学院
我校冉建教授研究成果再获省级领导肯定
成都大运会,举世瞩目,成大体育人为大运再添光彩。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