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婚检很好,如何提高检查率?

21.01.2014  11:25

    代表委员就突出办好19件民生实事中涉及卫生方面内容的落实建言献策

    实行免费婚前体检、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提高医疗保险水平等,这些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需要重点抓好的民生实事。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这些民生实事如何落实积极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刘佳 石小宏免费婚检:出生缺陷率如何降低?

    对于免费婚前体检,省政协委员、民盟宜宾市委副主委廖霆表示赞同,但更关心免费后的问题:“免费婚检全面实施后,如何提高婚检率,降低人口出生缺陷率,是政府今后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廖霆介绍,自2003 年我国由强制婚检变为自愿婚检后,婚前医学检查率大幅下降,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上升。廖霆在宜宾市翠屏区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取消强制婚检前,翠屏区婚检率为78.67%,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41‰,取消强制婚检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为7.55‰。针对这一突出现象,翠屏区于2010年-2013年对全区户籍人口实施免费婚检服务,“但从4年的运行情况看,婚检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平均为22.2%,出生缺陷率仍然较高,平均为5.16‰。

    为此,廖霆建议,省上出台指导性文件,实行“柔性强制”婚前医学检查,把婚检作为婚姻登记的一个前置程序,即婚姻登记部门在办理新婚夫妇结婚登记前,首先进行告知,引导婚姻登记男女双方先婚检,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柔性强制’不是‘刚性强制’,婚检结果也不作为结婚与否的必要条件,但必须作出安全性提醒。”廖霆认为。同时,廖霆还建议,建立“一站式”婚育综合服务平台,“将免费婚检、婚姻登记集中在一处服务,有效解决城乡适龄居民婚姻登记和婚检两头奔波的情况。” 取消药品加成:应多方努力长期执行

    作为一名医生,省人大代表、内江市一医院主任医师陈玉春深知药品对于群众医疗费用支出的重要性。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作为今年要抓好的19件民生实事之一,他非常赞同。

    陈玉春告诉记者,在部分医院里存在着诱导消费和过度治疗的情况,由于患者与医方的信息不对称,即便被过度治疗,患者也未必知道,产生的结果就是医院通过药品增收,患者却多花了钱,医保也承担了更多支出。这样下去,现有的医保资金难以承受。

    在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切断县级公立医院在药品上的利益链条,让医院从“以药养医”转变到“以技养医”的轨道,回归公益性,是对患者也是对医疗保障,更是对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负责。

    陈玉春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政策应该多方努力,长期执行。在他看来,财政保障是关键,医院管理是补充,医生规范行为是支撑。他进一步解释,由于取消药品加成后的缺口是由财政贴补,财政资金足额到位是保障和关键。而医院的管理和医生的规范行为也十分重要,否则尽管药价下降了,但不合理用药多了,也会增加患者负担。提高医保水平:改革制度让群众享受相应待遇

    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过程中,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元市委副主委赖翠兰认为,应注重医疗保险改革。当前,我省医疗保险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种医疗保险制度,其中人社部门管理、经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市州卫生部门管理、经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这种格局会导致我省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不畅,医疗保险资源浪费。

    赖翠兰建议,改革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兼顾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民等不同社会群体的缴费能力,提供自由选择缴费水平与待遇水平相对应的参保档次,保证全省公民平等享有医疗保险服务的权利。比如,建立普通门诊制度、特殊门诊制度、住院医疗制度、大病医疗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让不同参保档次人员可以享受与缴费水平相对应的待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