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博物馆越来越多了
一张 “成都博物馆文化之旅导览图”正在市民中热传——安仁古镇、刘氏庄园与建川博物馆聚落声名鹊起;洛带古镇,以专题性收藏为特色的博物馆带动了民间技艺的传承;青城山脚下,与自然交融的系列博物馆成为游客的新去处;天府新区里,占地200亩的民办博物馆聚落已经成型……密密麻麻的博物馆,穿越了千年成都的街巷。
一份图书的清香、一份运动的热情,不仅彰显着一个城市的内涵与品质,更带给这里的市民以活力和激情。文化共享,正让 “宜人成都”4个字缓缓注入每个人的心田。
端上丰盛“文化大餐”
作为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成都市将博物馆建设作为文化强市的突破口,给政策、给资金、培养人才,各类文物、专项收藏如雨后春笋般从仓库走入展厅,从民间走向大众。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成都已有经过批准、按照标准设立的各类博物馆109座,在国内城市中居于前列,其中民办博物馆67座,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今年上半年,新增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3家,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和美术馆将达19家。
给市民端上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博物馆只是一隅。7月13日,2014“成都文化四季风·音乐消夏”系列群众音乐比赛活动在彭州举行首场复赛。30名声乐类优秀选手、25名器乐类优秀选手进行了角逐,悠扬的歌声回荡在群众心间。
打造永不落幕的群众文化舞台,成都以遍布城乡的600多个文化广场为活动场地,以“民俗闹春、音乐消夏、欢歌庆秋、劲舞暖冬”为季节性活动主题,深入组织开展“成都文化四季风”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每年开展100余场大型集中示范性活动,10000余场广场小型文化活动,吸引300余万人次直接参与。
让文化的阳光照进社会的每个角落,成都全面启动了以青年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工文化驿站”建设。在新都区新繁镇泡菜产业园区内的“青工文化驿站”,配置了20台电脑,安装了147G的本地数字资源,还配置了近1万册图书,200余种期刊。“员工们每天都可以享受到图书阅览、文艺培训、体育健身等服务项目,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也带动了工作积极性。”园区一家企业负责人李晨说,自2013年来,该公司客户投诉率为零,员工流失率大大降低。
“运动成都”触手可及
每天晚上8点,家住成都市草堂路的杨华都会准时来到离家100米远的成都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打打球、跑跑步,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免费开放,使市民的健身渴望变得触手可及。少儿体校副校长杨波说,学校的体育场馆在课余时段对市民免费开放,每天都要吸引近100人前来锻炼;拥有13片场地的室内羽毛球场,每月来打球的市民有4000多人次。
像少儿体校这样免费开放的体育场馆,在成都还有其他16处,根据不完全统计,接纳免费锻炼的市民已超过100万人次。
“运动成都”的蓝图正在1.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徐徐铺开。今年年初,成都市体育局制定出台了“运动成都·2014年成都市全民健身活动计划表”。截至6月底,全市共开展各级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活动1200余次。“包括第45届元旦越野赛、‘运动成都’老人健身系列活动、‘运动成都’广场健身系列活动等。”成都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太极拳,正在各区(市)县遍地开花。“举办太极拳培训、展示和比赛数百次,真正把全民健身活动沉下去,送到百姓身边。”成都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面对群众高涨的健身热情,今年,成都市还将新建全民健身体育设施260套,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全覆盖。现在,260个点位的选址工作已经完成。同时,还向标准化建设学校和乡村少年宫学校赠送价值300万元的体育器材。
成都市已经免费开放的18家博物馆(美术馆):
四川省博物馆、郫县博物馆、龙泉驿区博物馆、彭州市博物馆、李劼人故居纪念馆、邛崃市博物馆、新都区博物馆、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地震遗迹纪念馆、5·12抗震救灾纪念馆、温江区博物馆、四川客家博物馆、隋唐窑址博物馆、青白江区博物馆、王光祈纪念馆、川剧艺术博物馆、蒲江县博物馆、青白江彭家珍大将军专祠纪念馆、成都美术馆(成都画院)
年底开放的博物馆:
崇州市博物馆
成都市文化地标:
坝上老华西、少城记忆、红星路35号、李劼人故居、邮电局大楼、红楼、四川机器局碉堡、蜀王府与清代贡院旧址、东西文化学社旧址、巴金故居原址、王右木故居、成都古城墙、驷马桥、黄瓦街、商业街、支机石街、人民公园、金河故道、新华日报旧址、努力餐、鹤鸣茶社、祠堂街、将军衙门、抗战时期防空洞遗址、成都画院民居建筑、张大千故居、九里堤遗址、明蜀王墓群遗址、黄忠祠墓旧址、金牛坝、昭觉寺、将军碑遗址、国营新都机械厂(420厂)旧址、水井坊酒坊遗址、聚星学堂旧址、四川保路同志会旧址、文翁石室旧址、尊经书院旧址、石羊场、毛主席视察红光社纪念馆、三瓦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