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渠县诗歌让城市更有激情

16.11.2015  14:47
  不能仅仅用神奇来形容这块土地,一如不能仅仅用勤劳来形容这里的人民,他们已经超越了具体的词,他们像流水一样清澈,像花朵一样绽放。云在这里更白,山在这里更青,水在这里更绿,鸽子在这里更像鸽子,蓝蓝的天空下,黄花菜也有梦想……对于一座与水结缘的城市,或许唯有诗歌才能命名。   10月27日,川东小城 渠县 被中国诗歌学会正式授予“中国诗歌之乡”称号。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程步涛以及杨牧等近100位诗人、学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渠县 古称賨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从古賨人的《巴渝舞》《竹枝歌》经秦汉到宋元明清直至民国,各个历史时期均有诗歌诗词流传的记载,仅宋元明清就有诗词、诗歌40余卷。习诗、吟诗成为 渠县 独特的人文传统,仅新中国成立以来 渠县 就培养了杨牧、周啸天、许强等享誉文坛的诗词名家。   这些年来, 渠县 人秉承先人的艺术天赋,从未歇息过文学艺术的梦想。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一批实力作家、典范作品的出现,这个川东小城成为名副其实的“诗文 渠县 ”。平民诗人李冰如从民国初年到改革开放,坚持写诗58年,成诗万首。同一代大文豪郭沫若、将军诗人张爱萍都曾与李冰谈诗论诗,他们之间往来的数十封书信,现已成为非常珍贵的文物。此外, 渠县 更因培养了著名诗人梁上泉、梅花诗画家卢锡武而名扬巴蜀。新时期, 渠县 青年诗人妩媚、冰澜、静水、未央等人诗作更是层出不穷,诗词文赋溢彩流芳。2012年以来, 渠县 全县有诗文诗歌集40余部问世,创历史新高。而 渠县 在中小学校建有文学社114个,参与诗歌写作的中学生达上千人,写诗数万篇(首)。   在 渠县 诗人中,首推杨牧在新诗创作领域贡献最大。20世纪60年代,杨牧经历了政治运动的险恶,初中未毕业就流浪新疆,其间创作了不少优秀诗作,尤以一首《我是青年》震动中国诗坛。他将创作之根深植于大西北,描写了边塞风光、大漠奇景、深情牧女、新疆风情,在诗坛独树一帜,成为“新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杨牧长时间担任《绿风》《星星》的主编,更显示了他在中国诗歌界的重要地位,一部厚重的《杨牧文集》,甚至可以跻身现代文学经典之林。 渠县 籍理论家李学明在《杨牧现象》一文中热情洋溢地赞扬道:杨牧的《我是青年》不只上了大学中文系教材、中学语文课本,还被众多朗诵家不停朗诵着,至今仍在神州大地、三山五岳回响。   在诗歌显得有些清冷的当下, 渠县 出现了老年、中青年和游子三大诗人方阵,构成了中国西南地区极具影响的“诗歌集团”。尤其在游子诗人方阵里,张扬的山水诗、钟品的口语诗、晓曲的格律体新诗等,都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程步涛在为 渠县 授牌时如此评价 渠县 :“一座与水结缘的城市,唯有诗歌才能命名,生命通道是长长的诗行,汉阙是它的标点,燕子是它的标音,人是它的感叹号!诗歌在 渠县 ,有火焰一样的明亮、温暖与灿烂,无论城乡学校,还是黄发垂髫,皆有诗的蒲公英在舞蹈。”   以“中国诗歌之乡”命名为契机, 渠县 对诗歌的发展有更大的规划。据 渠县 县长苟小莉介绍,接下来将建立 渠县 诗歌馆,打造流江湿地公园文化广场,设立诗歌墙、诗歌碑等,成立渠江诗社分社,设立“杨牧文艺奖”,鼓励和引导更多诗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那天的授牌仪式结束后,郑愁予、桑恒昌、大卫、姬国胜等5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和 渠县 当地诗人,共赴诗歌的盛宴,举行了一场“知名诗人咏 渠县 ”诗会。一时间,新诗旧韵各擅胜场,老将新秀竞呈异彩,而 渠县 ,理所当然成为诗会的关键词。(韩业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