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测绘急先锋——记四川省防灾减灾先进集体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

09.01.2015  17:41

      在巴蜀大地,活跃着这样一支测绘队伍,他们总是冲锋在防灾减灾、应急处突的最前线,以快速、精准的测绘技术保障为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灾情分析、损失评估、恢复重建等提供科技支撑,在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6.18以来系列洪灾和2014年“11•22”康定地震等重大灾害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防灾减灾救灾的一支奇兵。近日,这支队伍被四川省减灾委员会授予“四川省防灾减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他的名字叫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

钢的队伍 钢的“

      中心又名四川省测绘应急保障中心,是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事业单位。作为全省测绘应急保障与服务的主力支撑单位,该中心以打造全国一流测绘应急先锋队伍为目标,从组织、机制、科技、装备等多方面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形成了一支具有核心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过硬队伍。

    中心在省局领导下,致力于完善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先后牵头制定了《四川省测绘保障应急预案》,编撰《四川应急测绘工作手册》,实施《四川省应急测绘工作规范》项目,深入开展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建设,加强与空域管理部门和省军区的联动响应机制建设,抽调精英加入省军区预备役高炮师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大队。积极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专用图测制等项目,为全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排查与应急指挥救援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同时还注重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核心内容的班子建设,打造坚强战斗集体。

      科技和装备是这支队伍的“钢枪”。中心目前拥有多型号、多性能无人机12架,还将引进国内最新Z-5无人直升机等,用于执行应急测绘保障任务、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地理信息获取、科研实验等多种领域,实现应急监测的常态化实施、装备集成的一体化建设,成果应用的多元化转换。科技创新上更是不余余力,开展了测绘应急保障中的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中继通讯技术在应急测绘保障中的应用研究等项目研究,申请了“一种适合高原地区应急测绘保障的无人机”等4项无人机专利,不断在无人机多机协同航线规划等应急测绘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为科学减灾防灾和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铁的战斗 铁的“

    中心积极推进应急测绘平战结合,在实践中锤炼队伍。三年来先后参与了省“5•12”防灾减灾应急测绘实战演练等5次大型应急综合演练,完善了非应急状态下“常态化备战”机制和“天地一体、机动高效、互联互通”的测绘应急保障机制,测绘保障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以及应急队伍、装备在应急状态下的协同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4年7月,中心赴川西高原参加省军区举行的“天府使命-2014”实兵实战演习,应急测绘队员们精湛的测绘技术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受到省军区和省政府多位军政领导高度称赞。

      测绘应急最快速度。2012年“6•28”宁南县特大山洪泥石流、2013年“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6•18”防汛救灾、“8•31”川滇交界地震、2014年“11•22”康定6.3级地震、藏区重点地区精确测绘等多次应急测绘保障实战中,中心都第一时间获取灾区影像,为取得应急救灾的胜利累立战功。在“4•20”芦山地震中,震后7小时完成核心灾区航拍,获取震后首张影像,创下应急测绘实战最快速度;在“11•22”康定地震中,利用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抢在适航天气内两小时快速完成两架次无人机起降,成功获取核心灾区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37平方千米,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可靠、及时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新华社、CCTV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赞扬。

      灾害面前,测绘“战士”们始终牢记使命,顶风雨、冒余震、挨饥寒,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涌现出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赵桢等一大批“”的精英。他们不愧是“钢铁测绘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