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侵案给教育及监管部门敲响警钟

01.06.2014  11:47

又是一年儿童节。一则新闻受到关注:湖南湘乡小车小学教师曾某日前被刑拘,因其多次对11岁女学生实施猥亵。事实上,近年来关于儿童性侵案的新闻屡见报端,一再给教育及监管部门敲响警钟。

例如,广东省妇联与省检察院联合调研显示,2008年至2011年6月期间,全省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受理涉及女童性侵害的案件1708件,受侵女童近半14岁以下。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法院受理的案例之外,停留在报案阶段、或没有报案的还有更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曾对全国5800名中小学生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侵害案件的隐案率是1:7。换言之,每曝光一起案件,背后还有7起案件不为人知。

教师猥亵、强奸儿童,被称为“师源性侵害”。在对一系列案件的梳理和数据统计中,农村学校、持续作案,这两个关键词浮出水面。

5月29日下午,“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发布最新的年度儿童性侵案件报告。去年5月以来,全国范围内曝光的儿童案件高达192起,平均1.9天曝光一起,频度再次得到刷新。据报告,乡村地区是案件爆发的重灾区,192起案件中,至少有106起发生在乡镇、农村地区。其中,受害者为留守儿童的比例是55.21%。

湖南邵阳一位不愿具名的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在中国一些偏远农村,校园内教职员工本就不多,管理人员更少,而小孩多为留守儿童,缺少倾诉和交流对象。再加上监管机制缺失,极其容易产生监管“盲点”。

在师源性侵案中,加害人多以校长、教师等身份作掩护,以诱骗、胁迫手段作案,以补课、谈话、罚站、改作业、练琴等常见理由为幌子。

受性侵儿童被心理专家形容为“没有嘴巴的孩子”。因为性教育缺失,他们对于自身是否遭受性侵犯常常无法判断。即便有判断,面对加害者的权威、胁迫和恐吓,也不知如何抗拒,更无处申诉。

另一方面,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故有的封建观念导致大部分受害者沉默以对,因其顾及孩子的名声,担心未来生活受到影响。少部分寻求司法救助的也经常以“私了”结束,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认为,此类案件频发暴露出中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儿童性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我们很少告诉孩子自己有哪些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这导致许多儿童对于是否受到侵犯没有概念。另一方面,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是‘乖孩子是好孩子’,很少主动告诉孩子,老师如果做出令你不舒服的行为,你可以说不。

江苏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刘永和指出,目前中国学校性教育不仅缺少合适的教材,学校也没有专业老师,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但一些地方已经有所尝试。2011年,上海首套中小学性别教育教材《男孩女孩》正式投入使用。近期,由中国百名女记者发起、经过40多次修改的《防性侵教育小学课堂45分钟标准教案》已在贵州、云南、湖北等9个省市试讲。

此外,李斌指出,加强监管是防范犯罪发生的关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严格的教师行业准入制度,尤其要重视开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对于有问题的教师要及时清退,绝不姑息。

全国人大代表、律师秦希燕则认为,还应完善相关法律,对儿童性侵害犯罪加以严惩。(记者袁汝婷 谢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