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价格奇高 国外代购1000元国内卖3000

02.06.2014  08:57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今天是六一,又是端午小长假,有的家长选择带孩子去动物园,也有的愿意出门去郊区玩。只要是自驾出行,就免不了谈论儿童“安全座椅”。

我们都知道,婴儿、儿童由于身体的特殊性,并不适合系安全带,而是采用特殊的儿童安全座椅。但我国对于“儿童安全座椅”的接受度,却并不高,有的即使买了,使用度也很低。汽车之家最新发布的《儿童乘车安全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仅为16.3%。在街头采访中,记者也深深的感受到这一点。

记者:您知道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这种安全座椅吗?

消费者1:这不清楚。

消费者2:不太清楚,有安全性可能是,没安全性国家也不出这种东西啊。

记者:您觉得小孩在坐车的时候怎么样是最安全的呢?

消费者1:坐在后面,大人抱着最安全呗。

消费者2:两三岁孩子就抱着呗,两三岁孩子系安全带也系不了,抱着更放心,起着贴身的保护作用,座椅再怎么样赶上急刹车时候也不安全。

消费者3:那要看是多大了,要是他能自己坐后面一般都是把孩子搁在后面,让他自己在后排玩呗,如果坐前面就是抱着。

街头采访中,大部分车主对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并没有概念。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儿童死于道路安全事故,0-14岁儿童在车祸中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但如果汽车使用儿童安全装置,可将儿童受伤害的机率降低70%。

另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世界上近3成的儿童安全座椅产自中国,但中国只有0.1%的家庭乘用车正在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而在欧美日韩等国家,这个比例已经达到95%。

婴方喜母婴用品连锁店总经理彭硕回忆说,他们很早就开始代理国外品牌的儿童安全座椅,但销路一直乏善可陈。

彭硕:从大概2001年开始,也就是将近10年前,比如像行业里的一些知名进口品牌,像意大利的智高,日本的阿普丽佳就已经开始把这一类的商品带到国内来了,但一直没有形成特别好的氛围。

除了意识问题,缺少强制性的法规也是导致我国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率不高的原因之一。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40个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对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采取了强制性措施。在日韩,未满6岁的儿童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在美国:未满4岁或体重未达18公斤的儿童,如果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将被罚款100美元;在德国,未满12岁且身高未满150厘米的儿童,如果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将被罚款80欧元。

尽管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强制性国家标准,但这还只是一项技术标准,限制的只是儿童乘车安全产品本身,而作为对儿童安全负有直接责任的驾驶员,目前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来约束驾驶行为。

刚才报道中已经提到,我国现在其实是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大国,但却是使用小国。与此伴随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长期缺乏认证标准,我国当前儿童安全座椅市场可以说是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既然儿童安全座椅如此重要,那车主究竟愿意为它承受多大的花销?街头采访中,记者听到的回答相差很大。

记者:多少钱的价位您能够接受?

消费者1:五千块左右吧。

消费者2:心理价位两三百块钱吧。

消费者3:价位上咱说不了,将来有了孙子,肯定弄一个座椅,那就不管花多少了对吧。

打开淘宝网,输入“儿童安全座椅”,可以搜索到近千条结果,价格最便宜的只有几十元,中等的一到两千元,贵的可以达到五六千元,一时有些让人眼晕。

价格的参差不齐,反映的其实是我国儿童安全座椅市场的混乱。婴方喜母婴用品连锁店总经理彭硕介绍,国内厂商的儿童安全座椅尽管产量大,但基本没有什么设计能力。

彭硕:国内大部分的厂商基本上都是给国外做代工开始的,包括一些浙江的、江苏的等,除了个别几家之外有自我的研发能力之外,其他的都没有什么自主设计能力。

一位淘宝商家告诉记者,他们的品牌是国内少数几家通过欧盟碰撞试验的,因为碰撞试验成本很高,对设计要求也很严苛,再加之国内之前长期缺乏标准,因此一些厂商就采取模仿战略,外形很好,但实际上很多环节不达标。

商家1:国内有很多厂家就是,别人通过了碰撞试验,它就照着你的模具做出来,仿造出来的东西是通不过碰撞试验的,因为它毕竟要考虑材料等很多细节,环、扣等,它只有设计人员才知道哪个地方是应该承重的,不是简单根据模具弄出来就能碰撞通过的。

而一家知名德国品牌的销售人员则号称他们的产品采用的是波音777头等舱的座椅材料,并对国内产品有些不屑。

商家2:国内也有很多国产品牌,可能价格上会稍微便宜一些,它纯属是用塑料泡沫做的。安全座椅这块在中国还是刚刚兴起,像雨后春笋都冒出来了,但这些都是一定的标准评测的,可能只是东施效颦。

我国连续几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但统计显示,近8成的车主都是首次购车,因此也有专家呼吁,我国在制定儿童安全座椅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同时,更应该做到用车中对儿童保护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车主形成良好的用车习惯,防患于未然。

专家:建立强制化规范化标准利于改变人们生活习惯与市场有序发展

经济之声:您也是作为一名家长,有没有必要觉得开车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这一条,有没有必要列入法规作为一个强制性的要求?

经济之声观察员张翼:我觉得起码在机动车这个领域可以做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去实施。因为早些年我们一直在查这个酒驾,罚的也挺重,但是酒驾率,一直是居高不下。可一旦酒架入刑之后,很多调查数据都直线下降,下降非常之明显。管理学上也有个定律,公众只会做强制要求的,强制规范的,而不会做你要求的。

所以,安全座椅这事,如果调研的话,95%以上的家长都会认为这个东西是应该去做的。但是如果说再追问一下家长愿意不愿意安装的话,会打折扣的。第一,可能就是怕麻烦;第二,在汽车出厂流程环节中,能不能有强制性规范,强制性的要求,就是说这个东西作为出厂环节的一个标配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然后在我们的规章制度里面有一些强制性的规范。这样配合起来之后会让这样一个东西能够逐渐去改变我们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当然说改变消费习惯改变生活习惯是非常难的一个事情。

经济之声:确实这个问题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现在汽车销量已经上去了,保有量很高了,很多家庭都是有这样一个需求,考虑到孩子,要解决这个问题。刚才我们也说了,反观国内的儿童安全座椅生产的状况来说,产量也不少,代工的也不少,实际上这个标准很乱。

张翼:如果是有市场无标准、有市场无规范,有市场无裁判,那就是没有红绿灯的大马路,没有裁判的一个绿茵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不可能让那些企业去自觉自愿的遵守只有市场没有规则的市场;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局面之下,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一个强制性的规范标准。比如净水行业,市场非常的庞大,但是各类产品混杂其中,便宜的净水器可能就几百块钱,但是最贵的可能就上万;儿童座椅也是这样的,最贵就几千块钱,还有的上万,便宜得就几十块钱。如何去监管,如何去评测这样一个说法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这就需要,第一,建立规范化的一个标准;第二就是让市场能够有标准的价格引导和价格管理。只有这样,市场才可能健康,才可能有序的和理性的发展。(记者 雷佳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