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科医师短缺20万 高负荷风险低待遇成主因

25.06.2015  06:56

  孩子生病,心急如焚,但匆匆赶往医院,面对的却往往是“排队数小时,看病几分钟”的尴尬。尴尬乃至恼火的背后,是医院儿科“患多医少”的窘境和儿科大夫超负荷工作的无奈。

   一小时接诊31人

  “六一”儿童节刚过不久,全国最大的儿童医院之一——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迎来门诊历史最高峰。据医院内科部副主任徐翼介绍,近两个月来,医院单日门诊量屡屡突破1.4万人次,6月以来更是创下15743人次的单日最高纪录。该医院副院长龚四堂说,5月份,以该医院儿科门诊接诊量最高的医生为例,平均一天要接诊186人次,一小时接诊31人,平均每人接诊时间仅为两分钟。

  同样在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宋元宗说,本月早些时候,科室内有一名急诊医生在同事临时调班而找不到人替班的情况下,只能连续工作24小时,总共看了305名病人。

  一方面是在职儿科医生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医院正在经历“招聘危机”。上海市儿童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高春辉表示,近四年来,其门诊量从以前的96万增长到去年的173万,增长了近一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院儿科医生却增长乏力,有些年份是个位数增长。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曾遭遇七年招不到人、两年无人投简历的尴尬处境。

   “两高一低”是主因

  根据《中国卫生年鉴》统计,在2012年全国分科执业医师构成中,儿科执业医师仅占医师执业类别的4.3%。

  此外,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儿童医院许巍等发表的研究文章显示,2012年中国平均每千个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师为他们治疗,而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则拥有1.46位儿科医师。若以此标准衡量,中国儿科医师的短缺数至少达到20万。

  业内人士表示,儿科医生的“短缺”存在一些重要原因。

  高负荷:人员短缺导致恶性循环。由于常年处于短缺状态,医生加班加点是常事,造成健康透支。高风险: 儿科是“哑科”,医生很难与孩子交流,风险更大,儿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低待遇:儿科医师收入普遍低于成人综合医院医师。

   从提高待遇入手

  相关专家表示,要从根本上扭转儿科医生短缺的不利局面,首先需要从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入手,让其收入真正体现劳动价值。

  其次,有专家建议应尽快恢复本科儿科专业的招生。应该让有条件的院校尽快恢复本科儿科专业招生,并建立一定的培养激励机制。

  同时,应下大力气加强基层儿科建设。目前我国儿科资源分布不均,80%儿科医生在大城市,但我国70%—80%的孩子在城乡,这导致我国儿科服务能力不足。据新华社

   观点

  一上午看五六十个号

  如何倾听每个患者?

  6月17日,北京广播大厦10层一间小小的会议室,钟南山、郑家强、王辰院士等60位嘉宾聚集一起,研讨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一直是钟南山关注的问题。他一直呼吁“医改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公立医院真正的公立性”。郑家强是公共卫生专家,他说,所有人都是这个医疗系统的受害者,患者与医护可以悲观地说,这样的大环境我们怎改得了,结果是大家一起在这个恶性循环里年复一年地煎熬、沉沦。

  有医生在座谈会上提出:如果一个医生一上午看五六十个号,水都不敢喝,厕所都去不了,如何做到耐心倾听每一名患者的声音?如果做一个开颅手术才得一百多块钱,但一个支架利润可能几千块钱,医生会“共情”、“共策”吗?只怕是“矫情”了。 现在的医患矛盾,是在替医疗改革行进速度太慢背着黑锅。

  一项调查显示,约80%的门诊患者在两分钟内可完成病情陈述,并且问诊医生们均认为“患者提供了重要信息不应被打断”。但现实中,不少患者的陈述往往在数十秒内即被医生打断。据《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儿科大夫每个孩子只看两分钟?)

编辑:SN117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