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反垄断那样反景区门票涨价

22.09.2014  16:12

    核心

    提示

    要终结景区门票“3年必涨”,也只需要拿出像反垄断一样的态度和决心,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案。

    之所以需要像反垄断一样反景区门票涨价,是因为景区和地方政府本身并没有动力来约束价格上涨,必须引入外力由上而下进行监管和控制。

    ·付克友

    十一长假将至,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5A级景区平均票价迈入“百元时代”。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专门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然而之后很快国内各大景区似乎就落入了一个“3年必涨”的怪圈。

    “3年必涨”其实不是什么怪圈,而是可想而知的结果———既然发改委给了地方和旅游景区3年一次的涨价权利,它不涨才怪呢。现在的问题是,对于景区门票涨价,民众怨声载道,长假一到必成舆论热点,是不是该给“3年必涨”现象说不了?难道真的要让“3年必涨”继续下去吗?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让“3年必涨”刹车吗?

    这也许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为不为的问题。当下如火如荼、雷厉风行的反垄断行动,可以为此提供借鉴。要终结景区门票“3年必涨”,也只需要拿出像反垄断一样的态度和决心,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案。

    像反垄断一样反景区门票涨价,是有理由的。其一在于它们都有相同的主管部门。发改委是我国反垄断的3家执法机构之一,同时也是景区价格政策的制定者和价格管理者。发改委的价格司,其职责包括提出政府价格管理的范围、原则、办法,组织拟订重要商品价格、收费政策等。事实上,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也必须经当地发改委审批,也就是说,涨不涨、涨多少的权力还在发改委手里。那么,反不反景区门票涨价,当然也取决于发改委。其二在于景区天然具有垄断属性,比照反垄断来控制其门票价格天经地义。不管是作为自然遗产,还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每个名山胜水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也是垄断的。这种垄断性,也是游客心向往之并到此一游的重要原因。景区正是根据这种垄断性提高门票价格,而游客对此并没有更多自由选择,只得忍痛挨刀。所谓根据市场规律限制游客流量只是借口,游客人满为患足可证伪。如果汽车市场、奶粉市场的价格垄断要反,这样的垄断恐怕也该反。

    之所以需要像反垄断一样反景区门票涨价,是因为景区和地方政府本身并没有动力来约束价格上涨,必须引入外力由上而下进行监管和控制。有的专家说,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以及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是涨价重要原因,因此应大力谋求转型升级,将“门票经济”转变成产业经济云云。愿望看起来很美,但是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哪有直接涨价来得轻松惬意?而且就算有一天旅游转型升级了,也不妨碍景区门票涨价来锦上添花呀———不涨白不涨,谁还嫌钱多呢?有人拿西湖免费来做榜样,但这个榜样其实很脆弱,也很难有什么示范效应和跟风效应。

    当下反垄断行动的成效有目共睹,汽车市场的垄断行为被管住了,甚至连奶粉市场和电子产品的垄断行为都被管住了,那么,一张小小的景区门票难道还管不住么?这个问题需要有关部门来回答,也许就是令行禁止的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