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经常坏 市民该找谁来修?

26.05.2014  11:14


5月23日,省体育馆外健身场地,部分器械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这部健身器械只剩下一根铁链。
 

        成都市民余女士来信反映四川省体育馆外围的全民健身路径(也就是市民常说的健身器材)损坏,却迟迟无人维修,质疑为什么有关单位没有及时处理,影响了市民使用。对此,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省体育馆副馆长毛萍。毛萍说,体育馆即将在6月闭馆整改,这些器材也将全面维修或更换。

        那么,成都市区其他的健身器材是否也是“无人问津”呢?随后,记者走访调查了多个地区的全民健身器材,发现大部分的健身器材都由小区物业或社区管理,但保养、维修、更换所产生的费用却成为不少社区的负担,最终还是只能上报街道办或体育局处理。

        现状

        健身器材损坏严重 居民抱怨“没人修

        25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四川省体育馆。进入大门后,走几步便能看见在右侧角落里有一处全民健身器材,占地大约40平方米,有太空漫步器、腰力锻炼器、蹬力器、上肢牵引器等数十种设备。

        55岁的李先生正在使用双杠锻炼臂力,他在附近上班偶尔会来锻炼身体,“这段时间来的时候,发现甩脚的和拉手的都烂了。”顺着李先生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不远处的4组太空漫步器只剩下一组能够正常使用,其他3组都只有一支“腿杆”了。环顾一周,室外跑步机的滚轮大部分都掉在了地上,但仍有小朋友时不时上去玩耍;用于锻炼手臂的上肢牵引器也已全部损坏,无法使用;一个大转轮也“失踪”了……

        “今年年初就陆续损坏了,但没人来修,我们也不晓得跟谁反映。”68岁的周婆婆是这里的“忠实粉丝”,几乎每晚都会和老伴儿来锻炼。她说,每到傍晚,这里都有上百人锻炼,一直到晚上九、十点钟才会散去。器材损坏后,周婆婆只能散步锻炼,或者到其他地方去锻炼。

        器材坏了两三年 居民不知找谁修

        记者又走访调查了成都市区多个全民健身器材点位,发现公共健身器材损坏之后缺乏维修的情况还普遍存在。

        在成华区香木林花园小区内,锈迹斑斑的健身器材早已不能使用。早在两三年前,这些器材就开始缺胳膊少腿儿,直到现在也无人维修。“我们换了物业,不晓得给哪个反映。”业主王先生抱怨说。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市民都曾使用过这些健身器材,但对于该向什么部门反映,多数居民称“不晓得”,只有少数居民认为“该向社区反映”。记者调查发现,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往往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健身器材的情况,但却支付不起高昂的维修费。于是,逐级上报耗时间、老器材配件难找等问题,这让社区也很为难。

        寻找配件也麻烦 维修周期常超期

        锦江区海椒市附近有一处休闲广场,十余件健身器材有序地安装在广场上,每逢早晨和傍晚,很多市民在此散步、锻炼,因使用频繁、使用不当,健身设备时不时要“扯拐”。

        4月的一天,50多岁的王先生正在太空漫步机上甩脚,其间,机器的一只腿杆突然掉了下来,幸好王先生反应快才没有受伤。随后,王先生就将这只掉落的腿杆抬到了锦江区莲花社区。莲花社区书记林英说,社区已将情况上报给街道办,新腿杆很快也安好了。

        “尽管社区每年都有公共服务经费,但只能用于轻微的、小面积的器材维修。”林英坦言,稍微严重或者大面积的损坏,社区都无力承担,只能向街道办反映情况。“街道办如果搞不定的话,就只能向区体育局汇报了。

        “2009年以前,社区没有公共服务经费,健身器材一旦损坏,就要逐级上报。现在遇到大一点的问题,还是要逐级上报。”林英说,由于上报和处理有一定的周期,少则一星期,多则一个月,在此期间也会有居民投诉和抱怨,认为社区不作为,“其实社区也非常为难。

        此外,健身器材配件难寻也是一大难题。“维修健身器材必须找到相应品牌的厂家,如果厂家不能及时提供适合的配件,也可能导致延误维修,引起市民不满。”锦江区莲新街道办事处社会事业科工作人员黄燕说,一些零配件数量有限,甚至不再生产,而一个安装工人需要负责几个区,经常忙不过来。“需求量大的地方,有时能够优先安装,但有些需求量小的社区,就只能排队等了。

        调查受赠器材单位 负责后期管理维护

        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区的全民健身器材来源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小区物业等自行购买;二是福利机构或企业捐赠;三是体育局统一规划安装。然而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最终的维护都是由所在地的管理单位负责。

        业主自购器材维修也需自己管

        2001年前后,开发商在丽都公园内安装了一组全民健身器材,有供儿童玩耍的秋千、滑滑梯,也有供老人使用的漫步机、跑步器等。22日下午3点,陆续有老年人来到丽都公园锻炼。“我每天都来锻炼,”65岁的周大爷说,前两年器材陆陆续续有损坏,后来社区出钱修好了。

        据丽都花园社区主任张伟玲介绍,这批健身器材是由开发商安装的。自2011年开始,陆续有器材损坏,但还能凑合用。直到去年8月,社区与物管共同出资3万余元,更换了部分“面目全非”的器材。

        而在成华区桃蹊路的东泰苑里,也有一组健身器材是由小区自行购买和管理的。小区业主委员会副主任向先禄说,2012年9月小区购买了这些健身器材,费用是从小区共有副业的盈利中支付,现在这些器材由物管负责。

        体育局只安装后期维护归各单位

        根据《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第29条,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免费提供健身器材。四川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体育局只管安装,后期管护则由接收单位负责。“在安装健身设施时,工作人员会与接收单位签订一份协议,明确管护责任。”《四川省全民健身条例》中也有明确规定,体育建设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应由管理单位或受赠单位负责。

        在锦江区莲新街道办事处,黄燕的办公桌里有一份《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器材受赠协议书》。这份文件是几年前,辖区安装第一批健身器材时与区体育局签署的。协议对安装地址、占地面积、器材生产厂家、器材类型及数量、质保期限等均有详细说明。协议也约定了双方的职责:赠送单位负责选择健身器材生产厂家及按方案安装器材;受赠单位需对器材进行检查、验收,及时对受损的健身器材、设施进行保养、维护。

        |支|招|

        公共区域器材 可向社区反映

        “目前大部分开发商都会在新建小区内设置专门的健身区域,购买安装健身器材,并将后续的维修、保养工作整体移交给物业。”成华区东泰苑物管负责人房华明说,在这种情况下,器材一旦损坏,居民可向物业或居委会反映情况。

        而如果遇上公共区域的健身器材损坏,市民则可以向社区或街道反映情况。“从2011年开始,街道每年都有一笔由区财政局出资的体育工作专项经费,健身路径的各种开销都从中扣取。”黄燕说,如果健身器材损坏程度严重,需要更换,街道就要向区体育局提出申请,根据实际情况拆除或重新安装。

        华西都市报记者肖茹丹 周家夷摄影刘陈平来信摘录

        我是一名普通的成都市民,今年64岁,因为患有糖尿病,我每天早晚都要外出锻炼身体。我家住在倪家桥附近,虽然社区也有一组健身器材,但品种不太多,所以我宁愿多走两步到四川省体育馆锻炼。

        四川省体育馆外围的广场上,有一处“全民健身路径”,有甩脚的、拉手的、转盘式的,设备很齐全。但从今年2月份开始,这组健身器材就陆陆续续出现了损坏,特别是甩脚的,本来有4个,结果现在只剩下一个能正常使用了,拉手也坏了。

        现在每天来锻炼的人都很多,但这些坏掉的器材一直没人修理,我们也不知道向谁反映情况。大家都只能耍点其他的器材,或者到别的地方去锻炼。

        让“好端端”的器材被闲置,很浪费,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平时的巡逻和管理,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器材就该及时修理,不要影响居民的正常使用。

        成都市民余女士2014年5月23日

        |回|应|省体育馆:没及时贴通知将在6月份改造

        为什么省体育馆的全民健身器材坏了好几个月,却“无人问津”呢?省体育馆副馆长毛萍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回应说:“今年6月体育馆即将进行闭馆整改,这些器材也将全面维护或更换。

        毛萍透露,省体育馆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管理这些器材,每天都会巡逻,而这些损坏的器材早已被列入整改“黑名单”。由于工作疏忽,省体育馆没有及时在相关区域内张贴通知,引起了市民的误会。

        早在十多年前,省体育馆就安装了第一批全民健身路径,但因使用频率高、使用不当或蓄意破坏等,器材已陆陆续续更换了好几批。“每天有上千人次使用这些器材,有时候修理好了不到一个月又坏了。”毛萍说,现在市民使用的器材也是在2010年改造的,“6月份整改时,这些器材都会修理或更换,到时候可能会影响使用。”邮寄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70号华西都市报社(注明读者来信)致电(028)96111

        原标题: 健身器材经常坏 市民该找谁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