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健:四川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具备很大“回旋余地”

11.03.2015  18:49

   杨春健:四川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具备很大“回旋余地”

   本期嘉宾: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杨春健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9日讯(记者 雷兹) 3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的审议时讲到:“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在持续加大。中国经济最大的回旋余地就在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中,最典型的就是四川。”那么,在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的发展机遇和优势在哪里?四川应如何更好抓住战略机遇期快速发展,起到西部大开发领头羊的作用?对此,四川新闻网记者专访了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春健。

 

   关键词:创新驱动 内需拉动 四川优势显现

 

  四川新闻网:

 

  怎么理解总理提到的“最大的回旋余地就在中西部,特别是西部”?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是四川的优势和机遇?

 

  杨春健:

 

  这无疑是四川的重大机遇。从全国来讲,先行发达的地区经济规模已经发展得很大,且开始进入一个转型升级的周期中,它们的发展更多的是通过质的提升来到达量的拓展,但这是一个过程。从全局而言,西部地区正好可以把这个“空档”接取起来,这对四川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这种发展潜力也体现出四川对西部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一种贡献。

 

  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西部在发展阶段上和东部地区存在差距,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东部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迈向工业化后期,西部地区相对滞后,但这并不能否定四川发展的潜力。

 

  下一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此前依赖投资拉动的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四川在这方面的优势将有明显体现。四川是全国的科技资源大省,依托创新资源发展的潜力很大,而且人力资源优势明显。从经济学上讲,科技创新优势和人力资源所取得的发展,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轮,四川作为我国的大省和西部的龙头,发展潜力很大,意味着我们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具备了很大的“回旋余地”。

 

  此外,四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国家在新的发展常态下,更多的是强调内需的拉动作用,这又突出了西部内陆开发开放的战略实施。以前西部在对外开放中处于劣势,现在有可能使得这个态势转化成为内陆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也就是说,我们的区位优势会得到更好地凸显出来,国家开发开放的战略调整,使得我们的区位条件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理解,四川能够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成为全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西部产业门类最齐全省份 基础设施改善为四川带来巨大发展潜力

 

  四川新闻网:

 

  总理希望四川要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四川已经具备了哪些基础和条件?

 

  杨春健: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四川基础设施的改善非常快,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我们已经具备了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基础设施的改善,实际上对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当“领头羊”有很大作用,如成都新机场的规划建设,不仅会带来很大的投资,而且增强了成都成为西部交通枢纽的决定性作用。当然,除了交通,在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上,四川进步得也很快,这让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持续发力起到长期持续的作用,至少在中长期发展上来讲,四川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四川是西部产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尽管制造业还有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的基础和潜力够大,且不说一般意义上的创新优势,就制造业中的人才储备、产业规模的功能和素质,四川在西部地区都是最强的。

 

  我们现在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如果四川都能够保持高于全国的发展速度,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发展差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关键词:依托“一带一路” 结合长江经济带 走活区域经济棋

 

  四川新闻网:

 

  “走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也是总理对四川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四川应该如何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进一步“走出去”?成都市长唐良智新提出了一个“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的概念,有何深层意义?

 

  杨春健:

 

  明年即将进入“十三五”,在未来的这一段时期,四川的开放和经济发展都将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外开放的区位条件发生很大的变化,四川逐步从开放的末端变成开放的前沿,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四川作为西部产业门类齐全的大省,“走出去”将是我们开放的一大亮点。

 

  以前强调“走进来”,既然有这样的条件,四川就要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结合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形成“内引外联”,让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正在发展的地区通过长江经济带形成一种联动,通过这种联动,再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如此一来,中国区域经济这步棋便“走活了”。

 

  唐市长提出的“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概念,实际上是一种互动、融合、相互依赖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更能促进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加深西南与西北的互动,让二者形成了一种联动发展的格局。一个更大的作用是,这样的格局可以使得这几大区域形成一种互为腹地、互为依托、互为前沿的关系,同时也使这几个地区相互支撑、抱团发展和取长补短,对于形成一个更大的经济圈或者经济区,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突出民生导向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民生

 

  四川新闻网:

 

  总理还特别强调了四川要“全力保民生、促脱贫。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对于这一点的落实,您有何建议?

 

  杨春健:

 

  民生建设,这些年国家一直努力在抓,从中央到地方都做了很多工作。

 

  就规划而言,我个人看法是,以后要更多突出民生导向,无论是规划指标的设置还是规划的重点内容,都应更加突出民生。这些年实际上从政府资源的投放上来看,一方面是在确保民生,促进民生发展,一方面也在投入基建发展。

 

  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基建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民生,从长远角度看形成了对民生建设的支撑。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应尽可能在资源投放上做到平衡兼顾。基建领域,已经更多地激发和引导了社会资本的投入,使得政府有更多精力和资源来抓民生。可以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使其更多投入到民生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