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2”停摆,中俄再签油气大单,俄欧能源关系会被取代吗

09.02.2022  14:21

  原标题:李海东:“北溪2”停摆,中俄再签油气大单,俄欧能源关系会被取代吗

  ·俄欧能源合作

  观察者网:俄乌局势持续紧张,俄罗斯分别与美国、北约及欧安组织举行会谈。在欧洲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会谈是否会推动“北溪二号”的进度?

  李海东:俄美欧会谈乌克兰局势,很明显是难以有真正建设性的局面出现的。因为乌克兰危机是一个涉及到欧洲安全架构如何构建的方向性根本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北约在欧洲安全中的主导地位削弱还是强化,以及俄罗斯能否保持其欧洲国家属性和作为大国被尊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俄罗斯而言,北约东扩到乌克兰是一个绝对不可接受的红线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和北约不会与俄妥协,俄罗斯也不会有任何退缩余地,所以乌克兰目前的局势很难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去解决。

  会谈如果能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乌克兰局势在大国之间加以管控的效果,那就已是很难得了,不过,目前看很困难,这意味着乌克兰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因内部纷争与外部干预共同作用而呈现的高度混乱状态。

  坦率说,这对美国和北约而言不是坏事,因为这会凸显出欧洲国家(尤其是乌克兰)对北约和美国在安全上的紧迫依赖以及北约自身功能的持续加强。而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内部的持续分裂和混乱,将杜绝其被北约快速吸纳的任何可能性,进而达成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一备受争议议题被长期乃或持久搁置的效果。

  从表面上看,各相关大国都在就乌克兰危机而展开紧锣密鼓地相互磋商,看似是想要解决问题。而从客观实际和深层次看,大家就会发现,乌克兰持久的分裂和混乱,实际上更合乎美、北约与俄各自在欧洲重大战略利益需求,所以乌克兰必然是各方博弈的最大受损方和牺牲品。

  至于谈判是否会推进“北溪二号”,我个人判断,俄美欧关于“北溪二号”议题的谈判将很大程度上会无果而终。

  从德国和俄罗斯角度而言,“北溪二号”很多程度上是一个商业和民生项目。而从美国和北约的角度谈,“北溪二号”的经济属性不强,但它的地缘政治属性异常强烈。这就意味着在涉及“北溪二号”的问题上,德国等欧洲国家以及俄罗斯与美国/北约之间的分歧是很难化解的,这就形同鸡鸭对话谁都难以说服谁的状态。商业和地缘政治两个属性的难以妥协性,就决定着“北溪二号”的命运不会太顺畅。

当地时间2022年2月7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会谈。图自澎湃影像

  观察者网:在“北溪二号”问题上,德国也出现了混乱的态度,我们知道默克尔卸任前力推“北溪二号”,但现在被新政府叫停。德国新任外长、绿党出身的贝尔伯克宣称“北溪二号”不可能获批;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合作就会终止,但他又说这是一个私人的商业项目,如何评价德国国内发出的混乱信号?

  李海东:可以这么说,对于“北溪二号”的经济属性而言,毫无疑问德国是高度认同的,在能源合作领域,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性比较强。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民生角度,“北溪二号”毫无疑问是有助于德国经济复苏和民生改善的。

  当然,“北溪二号”在德国内部的确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各自党派主张的考虑,还有他们对德国自身安全到底锚定在哪里,目前看也是存在着不同看法的。

  德国自身的安全到底是建立在与欧洲各大国协调关系的基础之上,还是建立在美国/北约对德国保护的基础之上,这是德国政治精英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北溪二号”的经济和民生属性,我相信是德国主流政治派别和大多数民众愿意接受的。但是德国在欧洲安全议题中很难做到彻底的自主,它毕竟是以主动嵌入欧盟和北约等机制而获得他国安全信任的。

  德国以这样一种很明显的自我约束的方式,让欧洲国家对德国放心的政策导向,也限制了它在处理“北溪二号”时对后者安全属性界定的灵活性。这使其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在经济与民生层面,德国需要“北溪二号”,在安全层面,它又不得不受制于北约和欧盟。

  这就意味着德国在当前以及未来处理“北溪二号”的时候,难免左摇右摆。然而,战略考虑或安全考虑往往是决定一个国家政策选择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这就意味着从长远来看德国未来很大可能会逐渐提升对“北溪二号”安全影响的认识程度并相应作出选择。

  到底是俄罗斯最终成功使德国确立“与俄更紧密联系有助于德国安全”的牢固观念,还是美国/北约使德国牢固树立一个“将俄罗斯排挤出欧洲会有助于德国安全”的观念,这就是一个拔河的过程,对此我们需要持续细心观察。

  观察者网:除了德国国内自身的拉扯外,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奥地利和德国都想去核能,而法国想把核能放进清洁能源。这个背后可能也有马克龙的小心思,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海东:能源是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有效运转和展现其功能的血液。对欧盟而言,它未来如何规划自身发展之路,如何界定其与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这些问题在欧盟各成员国之中是有分歧的。

  正如你说的,德国强调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而法国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到底是可再生能源在绿色能源中占主导地位,还是核能在绿色能源中占主导地位,法德目前给了两个不同的选择,这就使得欧盟内部出现了明显分裂。

法国:多处核电站停运,致欧洲电价飙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能源转型的结局将决定着一国在欧盟内部主导力的增减,同样也决定着该国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大小。

  因此,核能问题也好,可再生能源也罢,争执的背后的确有非常强的区域主导权及全球影响力之争的内涵。当前气候变化加速能源转型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但对于“绿色能源的核心构成要素是什么”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欧盟内部明显出现了政治化解读的倾向。这也意味着欧盟内部能源转型的过程必定会更为复杂,欧盟在协调各国处理相关议题中会更具挑战性。

  观察者网: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各国都非常重视能源。欧洲国家40%的天然气都是由俄罗斯供应的,但现在“北溪二号”又受到了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您觉得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关系是否有可能被动摇或取代?

  李海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如同在安全层面,当前美国推动北约主导欧洲安全招致俄罗斯坚决反对,从而引发出美欧分歧加深以及美俄关系尖锐冲突那样,在能源层面,俄罗斯和欧洲之间可说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地理位置的接近性、经济层面的互补性和便利性,决定着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经济纽带会持续加强的态势,而能源则是经济纽带中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

  但是我们看到,美国现在对俄罗斯的政策极具对抗性和冲突性。不仅仅要全力在安全层面将俄罗斯与欧洲彻底拉向对立,还试图在能源层面将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紧密联系予以实质性削弱乃至切割。

  最近几年,美国实际上在不断地加大对欧洲的能源供应,液化天然气的供应尤其显著。同时,美国还在战略性地破坏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能源项目,“北溪二号”可说是典型。

  如果“北溪二号”最终命运可以作为俄罗斯和欧洲能源联盟是否继续的一个关键衡量指标的话,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俄罗斯和欧洲长期以来在能源上的紧密联系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确可能存在一种不稳定和被逐渐削弱的格局。美国试图战略性考虑和使用能源要素,通过加强美国自身与欧洲的能源联系而逐渐削弱乃或尽可能替代俄罗斯对欧洲国家的能源供应。

  ·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政治化

  观察者网:您刚才也讲到,美国试图向欧洲售卖它的液化天然气。联系最近“美国沟通卡塔尔为欧洲供应液化天然气”的新闻,这能够多大程度上解决欧盟的能源危机?

  李海东:欧洲现在的能源危机绝不是美国在今年或者接下来两三年能够化解了的。美国看得很清楚,能源是一个地缘政治决策中间有力工具和武器,可以用来牢固持久地确保美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而这再一次呈现出以“削弱和牺牲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利益”为代价而推进的突出特征。

  欧洲国家对天然气的需求非常旺盛,目前最便捷的方式是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北溪二号”即是此体现,但建好了又不能用的关键原因是美国在其中作梗。这就使人质疑美国到底意欲何为。美国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它不仅试图削弱俄罗斯与欧洲之间能源联系的纽带,更试图将欧洲开辟成为美国液化天然气的海外市场。

2000-2020年能源使用结构(单位:艾焦耳)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所以,美国在能源层面削弱俄欧联系的意图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战略层面利用能源要素削弱俄罗斯对欧洲事务的影响,一方面是经济层面扩大本国液化天然气公司在欧洲的市场。经济层面和地缘政治层面结合起来,美国都会致力于将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和安全影响给予最大限度的削弱。

  观察者网:确实,但是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从经济可行性和环保清洁性来看,好像存在一定问题。

  李海东:现在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天然气毫无疑问比石油和煤炭更加清洁,但天然气是否可以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欧洲能源转型的核心绿色能源,根据德国和法国的相关分析看,还是不确定的。

  由于涉及到民生和经济的基本运作,欧洲当下需要紧迫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相较而言,天然气较为便捷和经济。到底来自于俄罗斯的天然气还是来自于美国的天然气或其他国家的天然气更清洁,这又成为一个政治化的争论议题。

可再生能源消耗量及其增速。(单位:%)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现在看的很清楚,美国在不断加大对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力度,而且还在不断地大力研发新能源,以便于尽快为未来相关新能源应用于国际市场做好铺垫。实际上,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不仅仅是在巩固一个广阔的市场,也是在为未来更多美国新能源获取更多市场做铺垫。

  客观地说,美国天然气运往欧洲并不便捷,而且海运有风险。液化天然气本身的清洁度也有一定的质疑,远不及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

  但是,美国已经把欧洲天然气供应问题地缘政治化了,上升到美国经济复苏及对欧洲安全控制权牢固掌控这样一个高度了,这就意味着美国在欧洲能源危机过程中,就算不能切断、也会尽最大努力削弱俄罗斯与欧洲之间能源合作的联系。

  观察者网:接下来是一些具体的事件。比如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因为边境难民危机曾扬言要给欧盟“断气”,美国一直想要介入乌克兰的能源安全,哈萨克斯坦事件背后的能源供应问题等等,您觉得这一系列问题背后,美国究竟想要打什么“”?

  李海东:从美国角度看,为了确保它的实力和全球优势地位,它会使用各种工具。而“能源牌”在欧洲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它产生的影响面既广又深。

  不管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或俄罗斯,都在以能源这样一个工具来展示自己在区域经济和安全中的不可或缺性和主导性。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里,能源是美国在欧洲东部区域和欧洲边缘区域发挥影响力的重要工具,是一个能够撬动俄罗斯及俄罗斯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转向的有力武器。

  对美国而言,它不可能在针对对俄罗斯而大搞地缘政治角逐的过程中在相关能源议题上作出任何退让,它很大可能会变本加厉、火上浇油、在能源问题上尽力激化欧俄矛盾。

  观察者网: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在欧亚大陆上有很多能源合作,能源合作对双方贸易旅游合作等有一系列的推动,俄罗斯是否会利用“能源牌”加大对欧亚大陆的控制?

  李海东:首先,我们需要强调,尽管美国在欧洲安全格局重塑中将俄罗斯贬低到连北约内部中小国家都不如的地位,但俄罗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全球大国。

  从我们的角度而言,俄罗斯的确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它有一个全球性的战略布局,而且它本身地理面积非常广袤,资源异常丰富,能源更是它得天独厚的强项。

  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影响力的方式,不仅仅是人们看到的在叙利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周边等,它更有力的工具是能源。

  在能源上,俄罗斯与欧洲国家、中亚国家和东亚国家有着广泛的联系,这凸显了它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使它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倍增。

  在某种程度上说,能源是俄罗斯增强自身国际影响力的倍增器,它使俄罗斯在处理对美关系在内的大国关系和区域或全球事务中,始终占据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再考虑到俄罗斯在亚欧核心区域这一地缘位置的重要性,这决定了俄罗斯对欧洲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和安全走向始终有着巨大不容忽视的塑造力。

  这就为俄罗斯以能源为有力资源展示自身全球大国地位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俄罗斯与包括德国在内的较多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之间紧密的能源联系,都表明了俄罗斯是全球性能源大国和全球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力量的客观现实。

  任何试图对俄罗斯在全球能源格局和安全格局中的地位进行破坏性削弱的行为,最终一定会导致全球经济秩序和安全秩序的混乱。这一点美方应该有清醒认识。

  观察者网:俄罗斯2020年出台“七月法令”,其中制定“俄罗斯非能源产业出口比10年前增长70%”。这一法规计划可能会为能源领域带来哪些不稳定性?

  李海东:这就涉及到俄罗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应对气候变化和走向清洁能源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在能源使用上,先进国家对此都看得很清楚,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能源和经济的清洁化。而清洁化的前提就是对化石燃料和传统能源扬弃的一个过程。这就意味着诸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长期看很难继续构成未来全球能源的骨干。

  相反,各个国家对自身绿色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自身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能否占据先机的重要前提。

  因此,俄罗斯制定这样一个相关法律法规,表明它确实有一种危机感。它希望加快国内能源结构的转型,探索和应用自身经济发展中的新起点和新领域,确保俄罗斯经济不完全依赖于能源,而始终保持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和前沿性的积极态势。

  所以,俄罗斯这样一个法规还是比较具有前瞻性的,对于俄罗斯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也会有助于改善许多国家对俄罗斯的印象,毕竟许多美欧国家总是倾向于认为俄罗斯经济主要靠能源。

  如果全球能源市场出现大的波动,那么俄罗斯的经济通常就会受重创。这样的刻板印象在某种程度上会对俄罗斯全球大国地位的塑造产生不利影响。

  从自身能源独立、经济多样化发展和抓住全球经济发展最新引擎的角度看,俄罗斯都需要尽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内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和尽量摆脱对能源的过度依赖,这是很重要的经济发展思路和特点。

图自路透社

  观察者网: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能源大国手中的谈判筹码会变得更重,能源可能会多大程度上影响地缘政治局势?

  李海东:能源是全球经济健康运转的基石。保持能源充分稳定的供给是各个国家和全球经济稳定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仅仅涉及到经济问题,也涉及到健康民生问题。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能源革命的现实挑战,尽快丢弃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实现对绿色清洁能源更新换代的应用,这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而言极为迫切。

  然而客观现实是各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是很强,清洁绿色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是极具挑战性的。

  不论是科研创新,还是快速应用,谁能够在清洁绿色能源的变革之中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谁就会在新的全球经济变革进程中成为领头羊,谁就会在全球议事日程中有更多和更强的发言权。这也就意味着新能源研发和快速应用与各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影响力是成正比的。

  所以,大国都在加快对清洁绿色能源的研发进程和尽快投入应用的步伐。这对当前和未来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演变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力。

  从现在各大国的实力看,谁的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和应用跑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头,谁的国际影响力就大。中国之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比较迅速,是与我们在绿色清洁能源研发投入大与应用广的客观现实密不可分的。

  在绿色清洁能源的国际普及使用过程中,会涉及到非常多关于相关国际规则如何确立的问题。这些国际规则谁来确立,对谁发展就更有利。这就意味着在这个领域你发展快一些,走得远一些,该领域中规则的制定权,你的分量就重一些。

  所以新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尽快使用,涉及到各国实实在在的经济实力和相关领域国际规则话语权获得等的诸多重大问题。

  因此,大国决策者无不重视新能源的研发和快速应用,无不重视新能源对提升本国在全球事务影响力和主导力的重要性。

  [采访/观察者网 刘惠 整理/黄言元植]

责任编辑: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