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郑宗义教授做客弘毅沙龙 为我校师生解读传统文化

19.06.2014  13:38

  6月17日晚,香港中文大学郑宗义教授做客我校弘毅沙龙,开展题为“传统与现代——如何阅读中华传统经典”的讲座,论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我校政治学院老师及传统文化爱好者聆听了此次讲座。

郑宗义为师生解读经典

师生认真聆听讲座


  什么是传统经典?郑宗义认为,经典就是在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总结摸索出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当我们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回归经典,找到一条出路,是对经典的再诠释,经典是经得起叩问的。但如果把经典当功课读,是不行的。
  “在社会政治制度、世界观、价值观与古代迥然不同的今天,传统与现代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郑宗义讲道,“在用目的论完成了世界的解魅后,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变得不同了,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倡导女权平等后,仍有女性不懂思考。非诚勿扰的某些女嘉宾,仍以嫁个高富帅老公为终极人生追求,就是一个体现。
  “读传统文化,是为了用传统思想解决现代问题。对传统有所保留和思考,才能去抗衡现代性的一些诸如孝的问题。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找到一条另类的出路。”郑宗义说。
  郑宗义强调,“阅读需遵循三重脉络,历史的脉络,了解时代背景;文本的脉络,从字到词到句再到篇章的把握;时代的脉络,用时代的眼光看问题,完成从脉络化到去脉络化的过程。读传统经典要讲究两种读书方法:学问讲明和自家道理。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化的。
  讲座结束后,郑宗义回答了师生传统儒学如何现代化、孝与权利义务等提问。
  “西方文化不一定就是现代,读中国传统应以哲学的眼光去读,反复地读,用问题去验证传统的精华,并且在人生中反复践行,才能形成一种自己独特的体验,得到真知。”潘建屯老师感慨道。(校报记者团 文/范丹丹 图/韩子玉)

 

   人物链接 :郑宗义,师从刘述先教授,1995年考取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发表《论儒学中气性一路之建立》、《性情与情性:论明末泰州学派的情欲观》、 《论朱子对经典解释的看法》、“On the Confucian Resources of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等多篇论文。

  弘毅沙龙简介: 弘毅沙龙由政治学院于2010年开办。“弘毅”,取自《论语》中“士不可不弘毅”一语。弘毅沙龙是一个意在弘扬学术理念、澡雪人文精神的综合性论坛。沙龙主要开展读书会(每周一次)、座谈会和专题报告等活动。其中,专题报告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对某一重大学术或理论问题进行讲解,以探讨新知、启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