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群众工作 助力脱贫攻坚
□孙辉
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尺”,真正让脱贫攻坚发力在干部工作、落脚在群众认可,通江县坚持把群众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用心用情用力常态化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有效提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群情感,为脱贫攻坚筑牢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搭平台面对面听取诉求
积极搭建党群干群沟通诉求平台,努力在牢骚话中找寻“表达意境”、在质疑声中听出“话外之音”、在抨击语里发现“诉求真意”,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渠道。
搭建沟通建言平台。要求每村每2个月集中召开一次群众大会,强调不得以群众代表大会代替,不定期召开院坝会、社员会,听怨气牢骚、听个人诉求、听点子建议,真正让群众畅所欲言。积极开展接访、走访、听访、暗访、巡访活动,在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对贫困群众、留守老人、残疾家庭、在外务工人员、困难党员等特殊群体进行走访慰问、电话沟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 “照单全收”,切实打造群众与党委政府沟通建言“快捷通道”。
搭建举报投诉平台。健全县乡村三级举报投诉网络,在县政府门户网公开书记、县长信箱,设立“在线投诉举报”窗口和脱贫攻坚专项举报热线,在乡镇设立“纪检门诊”、印发便民联系卡,让群众积极关注当地发展、监督执行落实。
搭建问需问政平台。帮扶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庭院,广泛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及时向群众解答政策疑问、通报政策执行情况。用好新媒体,每村由村“两委”干部建立微信群或QQ群,及时传达政策信息,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在线解答群众疑问,回应处理各类诉求,确保群众知情明政。截至目前,全县共梳理问题及建议18个大类35个小项32000余条,各类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利用。
建台账点对点解决问题
密切回应群众期盼诉求,逐村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台账,努力实现解决民生问题的高效化、为民服务的常态化、捕捉民生热点的实时化、基层服务的优质化。
民生诉求台账。记录群众合理诉求和应当解决而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要求逐条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书面督办、跟踪督查、全面回访、定向回应,做到解决一个、好评一个、销号一个。
和谐稳定台账。记录矛盾纠纷、遗留问题和信访等不稳定问题,要求全面建立联动调解和落实信访 “五包”责任机制,落实“一案一策”,逐一化解,一时不能解决的搞好解释疏导。
愿景规划台账。记录群众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愿望的问题,要求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能解决的尽量解决,确因资金数量大暂无力解决的,纳入规划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并做好宣传引导争取群众的理解和认同。
干部作风台账。记录基层和帮扶干部在执行政策中优亲厚友、中饱私囊、吃拿卡要、雁过拔毛、暗箱操作等违规违纪问题,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对此类问题迅速核查处理,强化结果运用,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疏导教育台账。记录群众心态失衡、道德失范、言行失礼、发展失勤、习惯失好等情绪类、行为类问题,要求重点通过教育引导、树立典型,引领群众奋发向上、崇德向善。通过建立台账、点对点解决问题,5300余项问题在乡镇以下层面得到及时“销号”,300多起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全县县级以上信访显著下降。
全覆盖心贴心宣讲引导
突出“扶志、扶智”,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对脱贫攻坚政策、安全知识、工作成效及先进典型人物的动态宣传,充分激发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内生动力。
培育感恩意识。组建流动宣讲队,编制惠民政策解读PPT、农村实用技术PPT,帮助算好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普惠账”、贫困户与非贫困户“比较账”、贫困户与临界贫困户“平衡账”,让群众消除“哭穷”“争穷”的不良心理,明白惠从何来、惠在何处、惠有多少。
培育法纪意识。结合“七五”普法教育,通过上街宣传、悬挂横幅,发放法律宣传小手册、宣传资料,设立法律咨询台、出动流动宣传车等方式,向群众普及、宣传、解读有关法律知识,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形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自觉。
培育良习意识。大力宣传“农村是我家,卫生靠大家”,深入推进厨卫清洁、床铺改造、人畜分离等行动,重点开展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治理活动,大家动手美化村口、路口、家门口,逐渐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遵守秩序、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鉴于部分群众安全知识不足的问题,有针对地开展防煤气中毒、防地质灾害等科普活动。
培育新风意识。结合“四好村”创建,在村规民约中强化“破陋习树新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要求。积极开展比户容院貌看美德、比尊老爱幼看孝道、比致富兴业看能力、比言谈举止看文明、比律己守法看民风活动,评选 “卫生示范户”“孝道之星”“成才之星”“最美家庭”“遵纪守法户”等身边典型,培育和谐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培育自尊意识。组织“脱贫之星”评选表彰,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调动贫困群众主观能动性。加强技能培训,以知识技能增强群众脱贫奔康自信心、自尊心。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帮扶工作机制,教育培养贫困学生树立感恩情怀、人格自立、顽强拼搏的人生品质。
众评议实打实赢得认可
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惩戒结合,用行动取信群众、用成效惠及群众,真正让脱贫攻坚的各项举措部署 “一点雨一点湿”,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脱贫奔康任务。
党委政府严格“督”,力促落实。出台《通江县群众工作考核方案》,重点量化考核干部常态化走访联系服务群众情况。严格第一书记与原单位脱钩开展驻村工作要求,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驻村工作组成员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15天,组长每周组织驻村工作组成员、农技员、村“两委”干部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会至少1次;帮扶干部对举家外出的贫困户每月电话联系不少于2次。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就地换人、就地免职,纳入所在单位的年终绩效考核。
专设机构细致“巡”,及时整改。由县脱贫攻坚办牵头,抽调20多名业务骨干组建5个脱贫攻坚督导小组,对全县脱贫攻坚目标分解落实、贫困对象识别、重点工作推进、23个专项方案执行、档案资料完善、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情况开展常态化督查巡察。动态抽调纪委、组织、宣传、林业、农业、水务、住建等重要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县级评估组,对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流转、村集体经济、“五园经济”建设等涉及民生的重大项目进行动态巡视检查、评估检验,确保民生项目程序、质量、成效符合脱贫攻坚工作要求。
基层群众现场“考”,彰显民意。乡镇和帮扶部门定期召开村脱贫攻坚考评大会,根据村情实际组织素质高、有威望的群众代表10—20人组成评价考核团,对第一书记、村社干部、联系帮扶人等帮扶情况分别划票打分、现场晒分,让干部做的每一件工作、完成的每一项任务、服务的每一个对象,群众都可直接“拍砖”、质询评价。乡镇和帮扶部门将群众对帮扶干部的晒分成绩回收掌握,作为评优晋级、绩效分配的依据。(作者系中共通江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