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里的生活 温情中的隔膜
□李晓亮
近日腾讯一部模仿国外同题街头实验性质的社会实验视频,刷爆朋友圈,也引爆网络舆论。这是联合“关怀街友公益服务中心”等几个公益性团体,在北京和广州同步进行的“流浪汉街头借手机”实验。不用看完完整的五分钟视频,仅从这些年最朴素的新闻阅历出发,你也能预见新闻标题大意会是“《社会实验:流浪汉街头借手机 路人反应让人心寒》”(9月27日西安台)
一个在广州流浪二十年的真实流浪者,一个在北京闹市的乔装体验者,两人求助三百来人,最终得到有效回复和帮助的,从剪辑来看也就差不多个位数。警惕、猜忌、冷漠、嫌恶、甚至恶语相向,厉声恐吓……
老人倒,扶不扶?是真危在旦夕,急需八方援手,还是假摔碰瓷,只待狮子大开口?视频监控盲区,学生总算扶了老人,剧情却跌宕起伏,从委屈泣诉,到一度反转,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一个被救老人,未讹而言谢,就被赞业界良心;一个见义勇为救起落水儿童,被救孩童和家长却随即消失,无影无踪……
以上尴尬而复杂的社会图景,是我们每天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和解锁刷屏时,都会被一遍遍“精准推送”的。久而久之,除了对人性本善、对生命中美好东西有近乎偏执的信仰的坚定不移的乐天派,多数被偷过手机,被骗过钱,被婚托、酒托各种托伤害过的,都会学“乖巧”。
我想起今年阅兵假期的出行经历。细雨中逛了供奉武皇的皇泽寺。因未带伞,随手捡个塑料袋套头。对岸是架空的木质长廊,为躲雨我突发奇想,钻入突出江面的廊台之下。发现这下面似乎是流浪者栖居地。且有一人斜偎在角落。阴雨沉沉,能见度低,唐突闯入人家地盘,满心忐忑,故退至最外沿站定。许久雨不见小,突闻呼唤,循声望去,见他正举着那幽暗地台下唯一崭新锃亮的一顶草帽,怕我还要赶远路,要送我遮雨。我顿觉心头一热,眼角湿润,百感交集。语无伦次地推辞了。
对日常并不熟悉的群体,抱持一种下意识的偏见,是自诩高压社会里城市人为节省沟通交流理解成本的最偷懒方式了。但社会表里,从不缺少温情。可是一个伸出的借电话的街头陌生之手,就足以探查触摸到最真实的由偏见、偏颇、偏激、偏执织就的隔膜之网。纠偏之手,又在哪呢?对我而言,或是黢黑看台下那顶伸出的攥着黄灿灿九成新草帽的手,在那个昏沉的雨后傍晚的嘉陵江畔,那一招手,点亮了整个阴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