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92家上市公司遍及16个市州 偏爱成德绵乐
制图 杨仕成
上市公司虽然在我国诞生仅20多年,但作为市场经济的“领头羊”,已经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在四川各区(市)县,上市公司也绝对是县域经济的扛旗者。
截至5月底,四川已有92家上市公司,遍及16市州,过半集中在成都、德阳、绵阳、乐山一线。其中,成都及周边区县上市公司数量领先,达到49家,在分布数量上也侧面印证了各区(市)县的经济实力。
关注城市发展 报告未来趋势
“C21”中的C是四川“川”字第一个拼音字母,也是城市英文“City”第一个字母;数字21代表着四川21个市州,也是“21世纪”之意,于是“C21”便被赋予了“祝愿四川21个市州在21世纪变得更美好”之意。
过去的四年,华西都市报连续推出C21四川城市发展报告,关注城市发展,报告未来趋势。并以区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邀请到四川21个市州长、县委书记县长、专家学者、企业领袖齐聚成都,共商四川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华西都市报希望通过C21四川城市发展报告,进一步提高四川城市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为四川城市之间的深层次交流搭建平台,加强城市之间交流、合作,在交互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共利共勉,共赢共发展。
省内16市州 已有上市公司
1993年3月12日,中润投资的前身川盐化A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四川首家上市公司。同年4月26日,乐山电力在上证所上市,成为四川首家沪市上市公司。
20多年过去,四川省上市公司的数目也突飞猛进,如高金食品、川大智胜、三泰电子、富临运业、科伦药业、天齐锂业、成都路桥、硅宝科技、吉峰农机、国腾电子等高调上市。今年IPO重启后,又有天保重装和创意信息上市。截至今年5月23日,四川共计有92家上市公司。
虽然沪深两市最早的两家上市公司均出自乐山,但这20多年来,上市公司数量增长最多的是成都,其次是绵阳。省内的16个市州,都已有上市公司。
行业分布 化工机械等居多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92家公司覆盖了约40个细分行业。其中,化工原料行业的最多,达到9家;机械行业其次,达8家;农药化肥和发电行业的各有6家;有色金属的有5家;汽车配件、白酒、通信设备等行业各有4家;建筑、软件、电气设备等各有3家。
2003年至2013年期间,四川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已经翻两番有多,从2003年683.1亿增长到2013年的5057.24亿元。
虽然化工、机械行业的上市公司居多,但并不是最赚钱的,最赚钱的仍是白酒业。从2013年年报来看,川内最赚钱上市公司的前三甲分别是五粮液、泸州老窖、东方电气,三家公司合计净利润便达到137.6亿元,占所有四川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61.86%。东方电气去年净利润为23.49亿元,同比微增7%。新希望、川投能源、科伦药业和四川成渝4家公司净利润也超过10亿元大关,并分列第四名至第七名。
县域经济孵化样本
“经济越发达、占全省经济总量份额越高的区域,其上市公司的数量也越多。”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曹瑛告诉记者,不少区县城市依托上市骨干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使得地方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利用上市公司 射洪建立四大工业园
遂宁市射洪县就利用上市公司的优势建立了四大工业园区。
射洪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射洪县选择了走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的道路,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以沱牌曲酒为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只能算是一个‘小作坊’,后来通过培育上市做大做强,上市后企业本身有了巨大发展,射洪县依托沱牌组建了沱牌工业城,产业链延长形成产业集群。
此外,射洪县还依托美丰股份公司,组建了美丰集团和美丰工业园。”依托上市骨干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使得地方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对地方税收、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依托公司 实现区域差异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促进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地区增长点,构建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鲜明、区际良性互动的多极发展格局。曹瑛指出,在这其中,上市公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
以通威股份为例,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是国内三大饲料生产商之一和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通威做农业,做农产品加工,首先就会对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的加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本地的吸纳就业、财政税收上也有很大的帮助。”曹瑛认为。
此外,在绵阳的六大工业产业中,电子信息是龙头,而上市公司四川长虹更是这一板块中的佼佼者。早在2012年,四川长虹就致力于打造千亿企业,到2015年,长虹集团计划整体收入突破1500亿元。对此,长虹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这一千亿元的蛋糕中,将有超过1/3的份额放在绵阳。可见,长虹的千亿计划,对绵阳电子信息产业,乃至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将起到有力的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