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迪康上市 蓝光地产仍需过数关

04.06.2014  12:53
核心提示:在银行对房地产企业贷款收紧后,拓宽融资渠道便成了如今各家地产类公司急于解决的问题。昨日晚间,上市川企迪康药业再次发布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报告书等一系列公告,并计划提交到本周四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审议,这意味着蓝光地产借壳上市或将于近期见分晓。   在银行对房地产企业贷款收紧后,拓宽融资渠道便成了如今各家地产类公司急于解决的问题。昨日晚间,上市川企迪康药业再次发布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报告书等一系列公告,并计划提交到本周四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审议,这意味着蓝光地产借壳上市或将于近期见分晓。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蓝光地产所处行业的特殊性,此次重组后续仍需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核准。

蓝光和骏评估值达79.05亿

根据公告,本次重组为迪康药业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蓝光集团、平安创新资本、杨铿合计持有的蓝光和骏100%股权,以2013年10月31日为基准日,蓝光和骏100%股权评估值为79.05亿元;同时,拟采用询价方式向不超过10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资金总额不超过本次交易总额的25%。

早在2008年6月,蓝光集团便通过拍卖的形式,从身陷债务的迪康集团手中拿下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目前蓝光集团实际控制人杨铿也为迪康药业的控股股东。作为四川本土最大的房地产企业,蓝光集团房地产业务的主要载体便是子公司蓝光和骏,在将其注入到上市公司后,几乎实现了集团的整体上市。数据显示,蓝光和骏2011年—2013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45亿元、7.29亿元和5.28亿元,盈利能力远超迪康药业。

借壳上市路并不好走

虽然注入蓝光和骏有望大幅改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但此次重组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去年9月,蓝光集团曾收到迪康药业原控股股东迪康集团提交的《民事起诉状》,请求成都市金牛区法院判决确认迪康集团和蓝光集团2007年10月签订的重组合同为有效合同。但是,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法院今年2月作出的《民事判决书》,驳回迪康集团的诉讼请求,在上诉期满前,迪康集团现已提起上诉。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重组如果能够顺利通过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还将面临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的核查通过,以及证监会对本次重组方案的核准。同时,此次交易标的蓝光和骏所属房地产行业,并不属于此前工信部等十二部委《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所确定的“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重点支持推进兼并重组的行业或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此次重组失败的风险。

信贷政策促蓝光上市步伐加速

相比于省内的竞争对手,蓝光地产一直以作风彪悍而著称。成都一位地产业人士告诉记者,“蓝光地产的经营风格便是‘短平快’,在拿地后半年内便会开发,现在蓝光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拿地,公司资金亦面临较大压力。”虽然上半年国内地产行业环境有所改变,但公司主打刚需房的CO-CO系列产品销售仍然较好,但如蓝光公馆1881等高端项目销售则并不理想。

迪康药业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草案中表示,蓝光和骏主要产品为刚需户型产品,该类产品的消费群体一般以年轻工薪阶层为主,且一般通过银行按揭贷款作为支付手段。因此公司销售受银行按揭贷款规模影响较大,如受国家政策调整、银行自身流动性变化、银行风险控制变化等因素影响,出现银行按揭贷款规模或比例缩小等情况,将导致消费者不能从银行获得按揭贷款,从而对公司销售造成重大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