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式养老 每年上万老人飞西昌

07.05.2014  10:34

 

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不仅有人照顾,也互相作个伴。

 

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享受足部保健。

 

西昌邛海国际老年社区。

        四川力争2015年形成“9073”养老格局,90%老人实现居家养老

        作为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居家养老模式的前提是老人“住在自家的房子里”,由机构为其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社会化服务。相对于养老院,居家养老也更能够被老年人所接受。到2015年,我省力争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组织提供的各种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区照料养老,3%的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机构实现集中养老。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王浩野)4月23日上午,从成都到西昌旅游的吴淑明,在西昌海门渔村小区预订了一个套间。“我准备下半年来住几个月。”今年67岁的吴淑明说,从2007年开始,她和丈夫基本上每年都在攀西地区过冬,前两年是在攀枝花,这两年在西昌,看到广告后,决定今年到这里试试。

        吴淑明老人的选择,正是四川近年居家养老的一种新方式。因为随着季节改变住处,他们也有了一个新潮的称呼:“候鸟”老人。

        2008年1月29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10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国首次专门针对居家养老服务出台的具体政策。6年过去了,四川的居家养老的服务形式主要分为了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今年初,四川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要求,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按照规划和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从政策方面明确了对养老机构、养老设施的重视。未来几年,我省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将越来越密集。候鸟养老 “私人定制”旅游养老每月两千多元 预订依然火爆

        靠近邛海湿地的西昌海门渔村,是当地新建的居民安置小区,这段时间,小区业主们正忙着装修。4月23日,小区内靠近公路边的3栋楼已基本装修完毕,外墙上,挂上了邛海国际老年社区的大幅招牌。西昌冬春季节灿烂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每年都会吸引上万名外地老人来这里过冬养老,他们被称为“候鸟”老人,邛海国际老年社区,也是西昌打造“候鸟式”养老的首次尝试。

        攀西地区冬春季节阳光灿烂,平均温度在20度左右,独特的温暖气候,吸引了不少像吴淑明这样的外地老人来过冬,他们被称为“候鸟”老人。

        老人们大多数来自成都、重庆、绵阳等地,他们选择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来西昌住上小半年,以避开四川盆地冬季的阴冷天气。据当地旅游局不完全统计,每年到攀西地区过冬的“候鸟”老人群体,在2万至3万人,其中到西昌的超过1万人,有的老人甚至一直住到夏天也不愿意离开。

        人多了,问题随之而来。“候鸟”老人在攀西地区过冬时,由于当地没有专门的老年公寓或度假村等,他们基本上是住在农家乐中,环境和设施相对较差,老人们不是很满意。从去年开始,西昌市政府开始关注这些养老人群,考虑试点“候鸟式”商业养老模式,决定成立邛海国际老年社区。

        邛海国际老年社区负责人何维克向记者介绍说,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社区设置了老年公寓、爱心诊所、活动中心、老年超市、营养餐厅、快乐书吧、关爱陪护等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项目,总面积1万多平米,可提供床位600多个。按照西昌市政府的规划,该社区的养老模式,与传统养老模式有较大区别。

        “我们最大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养老形式和服务上。”何维克说,社区根据外地来西昌老年人多的特点,社区推出了“医养结合”加“候鸟式”的养老模式。两种模式,根据不同人群进行“私人订制”。

        邛海国际老年社区准备在今年8月30日开业,目前600多个床位已经有320多人预订。何维克说,社区拟定的收费标准是,不含生活费约为1500元每人每月,如果加上吃饭的费用,大概是2000元每人每月。他为老人算了一笔账:假如每个月社区生活住宿费为2000元,加上500至1000元的其他开销,一名老人一个月花费大约在2500元至3000元左右。服务中心白天来晚上走有人照顾 有伴儿不孤独

        家住石人北路的熊爷爷今年已经80多岁了,除了耳朵听不到以外,吃得好睡得好精神好。熊爷爷的老伴去世了1年后,他来到了石人北路100号的晚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早上7点多,女儿或者是女婿、孙子护送他来到中心,晚上6点过再来接他。虽然熊爷爷可以自理,但是家人觉得在这里有人照顾,熊爷爷也有伴儿不孤独。

        在汪家拐街道为老服务中心,签协议的日间照料老人有3名。“我们的收费个性化处理。”该中心的院长说。日间照料的老人收费一般每个月为600元到900元,中午管一顿午饭,晚上孩子们下班就接老人回家。曾接受日间照料的李文清老人的儿子强调:“那儿还是可以,老妈在那儿还是高高兴兴的。

        石人北路的晚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提供上门服务。送饭到家的师傅叫周建立,他负责的老人有两位,都姓杨,两家之间隔着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年纪大的杨婆婆90多岁,需要经常送饭;年纪稍小的杨婆婆只是偶尔需要。送饭时间一般在中午11点多,还有下午5点半。若无特殊情况,每天这两个时间周师傅就得拎着饭,步行将近20分钟,去她们的小区送饭。

        晚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长杨勇说,他们的上门服务包括了打扫卫生、洗衣服、擦窗户、拖地、陪聊等多种形式,基本都是按小时收费,需要的老人都是打电话预约。“现在基本上都是要求打扫卫生和做饭这两种服务的,老年人不可能爬上爬下擦窗户,也不安全。” 以房养老

        成都“以房养老第一人” 买了养老保险还有人上门服务

        因为2012年10月本报的一篇报道,今年81岁的钟大爷被誉为成都“以房养老”第一人。当年,父母去世,没结婚、没有子女、兄弟姐妹已经过世的他,与社区签订协议,社区帮李大爷养老看病送终,大爷百年之后,把房子赠送给社区。

        4月底,记者走进成都市一环路北一段的皂角巷,钟大爷正坐在社区给他租的房子里喝酒。这个独居老人除了喝点小酒,还习惯推着助力车去附近的茶馆喝一杯。社区为钟大爷购买了居家养老的上门服务,每周五和周一有人来打扫卫生、洗衣服,换灯泡、被套……签订协议以后,社区用钟大爷的拆迁补偿款为他购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钟大爷由以前每月400多元的低保,变成了现在每个月1000出头的“退休工资”。

        在四川首个“以房养老”试点社区——德阳市旌阳街办北光社区,实行的“以房养老”具体为:社区与老人商议并征得同意和授权后,将房屋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拍卖,购买者必须是老人的亲友邻居。购房者还必须与社区及老人签订承诺书,承诺对老人履行“孝道”,如经常上门嘘寒问暖,陪老人过节,生病住院时的陪护照料等,否则老人可以在社区的协助下,按照相关约定收回房屋并另行拍卖。

        成交后,房子产权归买方,而老人仍可居住使用,直到终老。卖房款由社区帮老人购买养老保险,余款存放在社区并公开账本,用于老人疾病等重大开支。在这个过程中,没中介、银行估价,只能靠社区、老人、买方三方协商,折算一个彼此都认可的金额。专家观点全国养老养生管理中心主任刘红尘:

        居家养老盈利难需要政策扶持

        我国的居家养老市场现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的市场现状与老龄化加剧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我国目前已建成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绝大部分运行不规范、社会参与度低、缺乏政策规范和引导。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一直由政府主导,未来将会以企业为主,政府更多的职责是政策引导、规范行业、扶持企业、监督市场。这是因为资本的逐利性,养老企业不会自觉主动地完全让利,这就需要政府从制度改善和政府引导方面,保证行业社会性和一定程度福利性的性质不改变。

        居家养老现在所能提供的服务仅限于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 5种主要类型,主要盈利点集中在床位费、照护费、医疗费、康复费,还有延伸服务衍生出来的送餐、送货、教育、保健等费用,除此之外还有政府的补贴及社会各界赞助。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服务供应、落地政策引导、社区依托和机构支撑来看,这个市场还远未真正启动。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其实是一体的,这两个如果想单独拿出来做,目前可能性不大。更让人担忧的是,目前居家养老在我国几乎是没有盈利的。这种现象的造成的原因,还是和我国政府制定的这个养老政策有关,虽然居家养老的人数最大,但这部分老人的需求并非刚需,而机构养老则不同,尤其是其中的高龄失能卧床老人、临终关怀老人等,都是刚需,所以政策倾斜力度最大。这种现象还会持续几年。如何养老你有哪些建议

        本周,养老将成为我们的热议词。如果你对养老有自己的话要说,可以随时参与华西传媒集群的互动。读者建议社区养老食堂医院很重要

        陈先生我觉得该把办公办养老院纳入各级政府对民政部门的年度部门考核。应增加公办养老院护理等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的编制并提高待遇。在离医院较近的地方建设养老院,应在金融、税收、土地、文广和供电等方面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种渠道投资养老院建设。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开展养老院建设。

        赵先生希望社区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助医:帮助老人就医,定期陪老人去医院体检;助食:在社区设置定点的养老厨房,方便老人提前电话订餐,送餐到家;助浴:定期帮助老年人洗澡;助卫:组织社会志愿者,帮助老年人打扫卫生。

        周女士我觉得养老应该要发挥社区的功能,只需要在社区开一个食堂,一个社区医院,就可以解决养老问题。国家再出一个政策,必须符合老年人政策才能享受这些服务。这样老人住在自己家里是最安全的。

        苟先生我在崇州市三郎镇的农家乐养老已经12年了,我建议国家依托农家乐,解决能够自理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国家给条件好的农家乐给予扶持,并且提高村级卫生服务站服务和医疗水平。互动方式

        1、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相关微博中留言评论,或私信@华西都市报;

        2、关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信,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3、拨打华西传媒呼叫中心96111;

        4、进入华西都市网新闻 频 道 (http://news. huaxi100. com/),在相关文章中点击“参与话题”进行讨论。本版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浩野 徐湘东 余行 实习生刘星摄影杨涛

原标题: 候鸟式养老 每年上万老人飞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