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扶贫路上的英雄
5月23日,乐山市因公殉职扶贫人员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成都举行
乐山市交委党组书记、主任龚德勤讲述王川先进事迹
乐山市公路局农建办主任苏建荣的儿子苏骁讲述父亲和父亲同事的故事
马边县交通局罗艳
先进事迹感动参会人员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 刘秋凤) 5月23日,记者从乐山市因公殉职扶贫人员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获悉:四川省委决定,追授王川、苏建荣、江兵、李志强、曾德林5名同志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同时,四川省政府追授王川、李志强、曾德林同志为“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追授王川、苏建荣、李志强、曾德林、邹杨、江兵等6名同志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追授陈世平同志为四川省劳动模范。
2016年3月8日,乐山市公路管理局局长王川、市公路管理局农建办主任苏建荣,马边彝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志强(系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下派干部)、县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管理所所长曾德林、县交通运输局工程股副股长邹杨,乐山市公路管理局驾驶员江兵,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红旗社区居民陈世平一行7人,在踏勘精准扶贫交通项目——峨(边)马(边)路途中,突遇山体垮塌,不幸殉职。
人物故事
3月8日8时,乐山市公路管理局局长王川带队3人从乐山市赶赴马边,前往勘察小凉山精准扶贫交通项目“峨马路”。10时40分,王川一行抵达马边县城与马边彝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志强等人会合后,没吃午饭,便携带干粮前往踏勘路段。13时左右,行至沙腔乡境内省道103线,突然,山上的岩体倾塌而下,两车瞬间被埋,七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
5月23日,乐山市因公殉职扶贫人员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乐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龚德勤、马边彝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罗艳、苏建荣同志的儿子苏骁等人作了报告。听着殉职人员的生前事迹,参会人员无不动容泪下。“拼命三郎”王川 王川生前常说:“我就是个修路的”
20年来,王川讲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搞快”。20年里,王川深入基层先后跑了80万公里。
3月8日中午1点过,乐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龚德勤接到马边县交通局的电话,省道103线沙腔乡境内发生山体崩塌,有两辆小汽车被埋,其中一辆疑似乐山市公路管理局局长的工作用车。
龚德勤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往现场。“出事现场令人震惊!一块上百吨的巨石刚好砸在两辆汽车顶上,汽车被砸成了不到50厘米高的一堆废铁。”龚德勤回忆着当时触目惊心的现场,声音有点哽咽。几十年交通人“别人上班他上班,别人过节他还上班”
巨石压顶,现场营救异常艰难。当时,马边县第一时间派出了救援队赶到现场。救援人员用工具和双手从废铁堆里抠挖,终于找到他们的遗体,但已是血肉模糊,人形难辨。
“昨天王川还来找我,说峨马路走线方案的事儿,今天怎么就这样走了?”自2009年起,龚德勤就和王川一起工作,难以相信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瞬间消失。他护送同事们的遗体返回乐山,一路不停叮嘱司机,开慢点,再慢点,不要惊醒了同事们的梦,他们这段时间太累了。
王川今年将满53岁,生性豁达开朗,平时谈笑风生,同事们都称他为“川哥”。几十年的交通人生涯,他早已习惯了“别人上班他上班,别人过节他还上班”的日子。今年1月23日,周末,乐山遭遇春运的第一场雪。龚德勤回忆说,“当我早上8点打通王川的电话时,他已经带领市公路局的干部巡逻到了省道306线射箭坪段,和工人们一起撒盐除冰化雪。”外套垫车轮同事笑他“不像个当官的”
去年底,乐山在研究小凉山彝区交通三年攻坚方案时,王川主动请缨,要求联系峨马路。这条路是峨边马边两县期盼多年的一条路。由于投资大,施工难,两县财力薄弱,多年没有动工建设。出事之前,他多次到峨边马边实地勘察,这次到马边就是最后确定马边境内的接线方案和技术标准。
刘英是王川资助过的一名彝族女大学生。她的手机里有一条没有发出去的短信,“虽然我们还没来得及见上一面,但爸爸告诉我,您是一个好人,是一个真心实意帮扶我们村的人。我知道您没有离开我们,只是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我真的好想当面给您说声谢谢,谢谢……”
兰洪是市公路局司机,和王川相处了20年。在听闻噩耗后,他几次放声痛哭。
兰洪说,20年来,他听王川讲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搞快”。20年里,他们先后跑了80万公里。有两次在路上,车轮掉进泥浆里打滑,情急之下,王川顺手脱下自己的外套,垫在车轮下……终于把车子拖了出来,而王川却被弄成个大花脸。大家笑他,“哪像个当官的”,王川的回答却很实在——“我就是个修路的。”“硬骨头”曾德林 生命最后一刻 仍护着施工图
面对施工方的威胁,没想到初来乍到的曾德林竟是块“硬骨头”,丝毫没有胆怯。
3月8日下午2点,马边彝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罗艳接到同事打来的电话:省道103线发生岩体倾塌,曾德林他们联系不上了。罗艳耳朵里一嗡,心里祈祷千万不要出事——她至今还记得当时手足无措的感受。主动请缨,从办公室到一线
2009年,罗艳就和曾德林相识,2012年两人正式成为同事,而后成了好朋友。在她记忆中,曾德林是一个阳光充满朝气的小伙子,经常穿着一件绿色的冲锋衣,一双粘满泥巴的水胶鞋,几乎每周都在工地上,累了就在工棚里打盹,饿了就啃几个水煮土豆,一待就是大半个星期。不像个大学生,反而像个农民。
曾德林来自重庆合川县一户普通农民家庭,是家中独子,毕业后,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高薪职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在马边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落脚、安家。原来被分配在办公室的曾德林主动找到领导,请求到公路建设前线指挥部。从那之后,他就常驻一线。
除了拼工作,曾德林也是个爱学习的上进青年。在工作之余,他自费报考了西南交通大学道桥本科专业。那段时间,同事们喊他出来聚聚,他基本上都没有应邀过。他的妻子说,为了挤出学习时间,他一天要跑几个工地现场,常常很晚才回来,匆忙地吃了饭,又一头扎进办公室整理笔记。这样紧张忙碌了3年,终于如愿成了道桥专业的“科班生”。不惧威胁,坚持施工方整改
曾德林带队检查劳动乡笆子房通村公路时,发现工程质量有问题,他当场责令施工方整改。施工方为争取“手下留情”,私下送来现金,被他当场拒绝。利诱不成,他们又威胁找人收拾他。
“他们以为曾德林年轻,初来乍到,容易妥协或者害怕。”罗艳也知道这件事情,她说,没想到曾德林是块“硬骨头”,丝毫没有胆怯。他直接对施工方说,这可是村里的致富路,掺不得半点假。在他的坚持下,施工方只得按要求进行了整改,并顺利通过了验收。
曾德林已经离开 2个月了,至今在他的单位,只要一提起他,同事们都会突然沉默。最让罗艳伤心的画面是,当救援人员在千斤巨石下面找到曾德林时,他手里紧紧握着峨马路的施工图。在生命最后一刻,他护着的是工程图纸。
“老黄牛”苏建荣 随身带干粮 哪里饿了哪里吃
每次岗位变动,组织上征求意见,苏建荣只有一句话:“组织要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今年对我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年,我马上要当爸爸了,但是我却永远失去了我自己的爸爸。”苏建荣的儿子苏骁声音颤抖。
“直到现在,我还是无法直面爸爸的离去。”苏骁回忆说,那天下午2点半,四舅突然给我打来电话,他说:骁,你爸重病住院了,赶快回来。一阵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苏骁不敢多想,赶紧请了假往家赶。一路上他不停地打爸爸的电话,可是电话那头已经不可能再出现父亲的声音。工作特别拼1个多月普查249个贫困村
年过半百的苏建荣,生前是乐山市公路管理局农建办主任。在同事眼里,他性子温和,但温和中有一股韧劲,工作特别拼。只要有困难,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当年,为了确保三峡发电机转轮安全运抵乐山港,他立下军令状,连续15个昼夜坚守在工地上,组织抢修桥梁。任务完成了,他却累倒了。
苏建荣曾先后在5个项目上担任过总工、副指挥长。每次岗位变动,组织上征求意见,他只有一句话:“组织要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自去年参与编制小凉山彝区脱贫交通攻坚方案以来,这位来自彝区的干部最为开心,因为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项目,如仁寿到马边高速、乐山经峨边到汉源高速等,都列进了三年攻坚方案。为了节省时间,这位年过半百的汉子在外出踏勘时,总是随身带着面包、饼干,哪里饿了哪里吃,哪里黑了哪里住。他带队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详细地普查了249个彝区贫困村的公路现状,为编制彝区交通攻坚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酒嘱儿子“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在儿子苏骁的眼里,父亲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工作,留给他的时间总是那么少。父亲是不是并不爱我?这个问题困扰了苏骁很长时间。
童年的苏骁对爸爸的印象很模糊。在养路段开洒水车的妈妈为了照顾儿子,不得不把苏骁“绑”在副驾驶位置上。就这样,洒水车替代了父亲,成了幼时的陪伴。
上中学后,苏骁的成绩直线下降。一个工作日的晚上,苏建荣没有出差,专门在家等儿子。当着儿子的面,关了手机,耐心地说,“你这么大了,我可以不管你。但是,你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你得对自己负责,这样才能在将来对家庭、对工作负责。”这是第一次父子之间进行“男人的对话”。
苏骁18岁生日,苏建荣特别高兴,他特地给儿子倒了一杯酒,说,“18岁,你已经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以后的日子里,你要学会担当,一定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从那时候起,“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成了苏建荣对儿子说过的最多的话。
现场同期声“爸爸,你还未兑现承诺为孙儿取名。”
苏骁用哽咽的声音,怀念着自己的父亲苏建荣。马上要当父亲的苏骁,突然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宽厚的肩膀不住地颤抖。“阿姨,你知道我的爸爸去哪儿了吗?”
罗艳对同事曾德林的女儿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我当时蹲下来,摸着曾德林女儿的小脸,对她说,爸爸去天堂修路了,他走的时候,你正在上幼儿园呢,就没有告诉你,等你长到阿姨这么高,爸爸就回来了。”豆豆望着我,似懂非懂的自言自语,“我要快点长大,快点看到爸爸……”华西都市报记者刘秋凤 摄影吴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