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业务为何虚增1万亿 公司称系统升级造成错误
事件
互换业务规模半年“虚增1万亿”
中国证券业协会昨天发布了2015年第二期《场外证券业务开展情况报告》,报告显示,今年10月,中证协发现中信证券自2015年4月至9月报送的场外衍生品月报数据出现重大误差,造成其间该司各月互换业务新增规模及终止规模同时虚增,累计虚增额达10633.63亿元。
不过,上述虚增未对每月存量规模造成影响。该误差影响范围包括2015年4月至9月各期《证券公司场外业务数据统计报表》中互换业务月度新增、终止及年度累计规模,相关数据已在本期报告中予以修正。
报告还表示,协会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发现违规情况将视情节相应采取自律管理措施。
分析
中信证券关注度再上升
今年9月,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中信证券包括总经理程博明在内的多名高管被查。刚刚遭遇人事地震,又被“数据虚增”疑云笼罩,而由于涉及虚增的时段为今年4月至9月,恰逢股灾及救市关键时点,让这一事件更加敏感,中信证券关注度再次爆表。
对于中信证券的上述数据,有业内人士称,券商每个月都会向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上报上月的互换业务数据,但作为一个备案的统计数据,并不会对下个月的互换额度产生影响,不清楚虚增有什么作用。
也有熟悉收益互换业务的市场人士表示,虚增业务规模可能为了掩盖资金的真实去处。“因为融资融券额度有上限,券商手里即使有钱也会碰到天花板而借不出去,于是资金可以走收益互换,而且很隐蔽。虚增的这些钱可能做了其他的用途,最后被发现没有用来做互换业务,所以才是虚增。”
澄清
系个别信息报送错误
从中证协披露的情况看,中信证券六个月内累计虚增互换业务规模1.06万亿元,月均虚增约为1500亿元-1600亿元。而中信证券2015年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其衍生金融资产仅为154亿元。
昨天,中信证券对虚增事件做出回应,称“出现相关问题是因为公司系统升级造成了对外报送个别信息的错误,主要涉及互换业务2015年4月-9月新增规模和终止规模的数据错误,但存量规模数据是正确的。公司在发现相关问题后,已于2015年11月初进行了数据更正”。中信证券还表示,当前公司互换业务的规模不超过400亿元。
解读
互换业务杠杆比率颇高
搅动市场的“券商收益互换”究竟是什么样的业务?
据了解,收益互换是一种重要的权益衍生工具交易形式。基于股票的收益互换,是客户与券商根据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期限内针对特定股票的收益表现与固定利率进行现金流交换。简单来说,即客户向券商支付固定利息,而券商向客户支付指定的股票收益,以此进行互换。
作为券商的一项创新业务,收益互换于2012年底启动试点,首批获得试点资格的有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光大证券等六家券商。
从券商收益互换业务的特点看,这不仅是一款杠杆产品,并且杠杆比率很高,客户可以自身信用担保或提供一定比例的履约担保品,只需支付资金利息即可换取股票收益。业内人士透露,对于资质优秀的客户,潜在杠杆率甚至可以达到近5倍。从目前试点券商的业务模型分析,互换业务产品为场外协约成交,股票收益互换双方的交易价格并不固定,客户与证券公司一对一议价,签署协议即可达成交易,无须在证券公司开户。互换方向和挂钩标的也没有严格规定,完全按照客户需求设计。
谁在使用收益互换产品?来自券商机构的资料显示,收益互换对客户门槛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净资产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金融类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证券投资经验不少于两年。从客户群体看,使用收益互换业务的客户包括:专业二级市场投资机构,主要是为了放大交易杠杆;金融中介,主要是专业从事大宗交易的机构,可以利用股票互换业务放大承接业务的规模和效益;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了通过该业务向证券公司购买A股挂钩的衍生工具;还有就是一般企业客户。
趋势
收益互换业务悄然壮大
实际上,上市公司本身也是这款工具的重要使用者之一。
11月19日晚间,银河生物发布公告称,截至当日收市,公司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票合计1100万股,均价为23.60元,耗资约2.6亿元。此番增持,即出现了收益权互换的动作。据其公告,银河生物大股东通过华泰期货以收益权互换方式增持公司股票505万股;通过华融证券以收益权互换方式增持公司股票595万股。
今年3月份,恒顺电气发布了公司部分董监高将融资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根据方案,增持人员先以自筹资金2300万元认购由深圳华银精治成立的“领先六期基金”,由国信证券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处于公开交易中的公司股票,以此完成整个增持过程。之后,华银精治与国信证券签订收益互换合同,在二级市场实际增持恒顺电气241.42万股。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增持中,国信证券提供了4600万元的融资资金。这意味着,恒顺电气高管实际启用了1:2的杠杆。而按照这一交易模式,在协议约定的一年交易期限后,券商将对融出的4600万元收取约定好的固定收益,同时将所购全部股票的浮动收益结算给上市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在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杠杆已是普遍的玩法,如齐心集团、金龙机电、宜华木业、信质电机、芭田股份、通源石油等等。齐心集团控股股东以自有资金向参加员工持股计划的对象提供有偿借款,所筹集资金1800万元委托给南华期货,而南华期货与国信证券签订股票收益权互换协议,由国信提供融资资金5400万元,杠杆比例放大到3倍。
各方数据表明,作为券商的一项创新业务,2014年以来收益互换规模在悄然壮大。华宝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报价系统运行至2014年底时,已有21家证券公司开展了5833笔权益互换交易,累计初始名义金额4121.99亿元。
而来自中证协的数据披露,今年10月,证券公司开展权益类场外金融衍生品初始交易2735笔,涉及初始名义本金1082.78亿元;截至10月底,共39家证券公司开展了场外衍生品业务,月末未了结初始名义本金余额2792.1亿元。其中,互换业务占比约44%,期权业务占比约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