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进入“多事之秋” 第七轮清理整顿悄然开始

09.05.2014  11:03

业务框架已明确,整顿是在此前基础上的修补,信托将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这个春天才刚过,但整个信托行业却从年初开始就迈入“多事之秋”。从兑付危机到反腐风暴,多个信托公司高管落马。不少业内人士预测,从2007年开始换发新的牌照后,信托业开始逐渐步入良性发展循环,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造成管理滞后,埋下风险隐患。为了信托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监管层可能将进行第七次清理整顿。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种种迹象表明信托业的第七轮清理整顿已经悄然开始,由于框架既定,第七轮清理整顿不会像前六次那样全面、轰轰烈烈。整顿清理后,信托将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来面目。

兑付危机频发

折射行业风控不严

近几年,信托产品广受投资者青睐,最重要原因在于信托似乎真正做到了“保本付息”,但这种刚性兑付“潜规则”从年初以来就已经岌岌可危。

2月19日,“吉信·松花江(77)号山西福裕能源项目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五期)”逾期,连续五期共8.727亿元资金逾期未付。根据吉林信托此前发布的公告,主要原因为融资方联盛集团无法按期偿款。

同样面临兑付问题的还有中诚信托。虽然经过多轮协调,中诚信托30亿元“诚至金开1号”最终以第三方接盘形式完成本金兑付但收益低于预期告终;但近期,13亿元的“诚至金开2号”信托计划也被指面临兑付危机。

去年以来,煤炭等矿产类、资源类行业持续低迷,跌入周期性谷底,很多信托产品的借债企业出了问题,以其为投资标的信托产品自然受到牵连。用益信托数据显示,矿产资源信托的平均期限为1.7年左右,2013年和2014年是“涉煤”信托的兑付高峰期,预计2014年将有8547个信托产品到期,总规模达12733.06亿元。

随着信托项目集中兑付,特别是矿业、地产等高危投资项目出现兑付危机,信托行业“刚性兑付”潜规则被打破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兑付问题频发表明信托产品前期风控不严,信托公司操作不规范,有些产品上线甚至是因为“人情”因素。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诚信托30亿“诚至金开1号”煤矿信托,融资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此前是银行对公客户,该项目也是在工行山西分行的力推之下,由工行代销,中诚信托只是通道。一般来说,通道业务基本上由银行主导,风控很难把握。

另一位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表示,信托公司本身是有系统的风控流程,但风控部门在信托公司中一般比较弱势,加上这几年信托扩张,很多公司的风控也只是流于形式。

不过4月初,银监会下发《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4]99号,下称“99号文”),其中对信托风险着墨最多。其中明确指出,健全信托项目风险责任制,对所有信托项目、尤其是高风险项目,安排专人跟踪,责任明确到人,项目风险暴露后,信托公司应尽全力进行风险处置,在完成风险化解前,暂停相关项目负责人开展新业务,相关责任主体应承担起推动地方政府履职、及时合理处置资产和沟通安抚投资人等风险化解责任。

违法违规调查

折射行业管理漏洞

伴随着信托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不仅是风控存在问题,管理上也出现很多漏洞,近一个月来信托业不断曝出高管遭调查的案件。实际上,在兑付危机的背后,更深层次的也是管理出现问题。

近日,原四川信托总裁陈军因涉嫌违法犯罪,已在接受调查。

而在不久之前,甘肃信托亦被爆出窝案。甘肃信托深圳财富管理中心经理陈德萍、北京财富管理中心经理周刚、上海财富管理中心经理杨栓军、兰州财富管理中心经理等多人被立案侦查。

据了解,甘肃信托与四川信托等两家信托机构涉案人员均与在项目过程中接受贿赂有关。事实上,信托项目的成立以及销售过程中可能存在返点、给回扣的现象,在信托行业内也比较普遍,特别是在销售环节上的灰色利益链。

有消息人士称,目前已有多家信托公司接到来自监管方面的临时现场检查,要求各公司比对列项融资方名单,有涉及本公司相关业务的,中介费用部分需出示详细的报告和说明。而这份名单中涉及的融资方主要以地方平台及国有企业为主。

目前发生的信托从业人员道德风险引发的诸多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有业内人士预测,接下来包括信托在内的国内金融行业都有可能掀起一波金融反腐风暴,不排除更多信托高管及从业人员涉案的可能性。

信托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王丽娟在信托一季度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同时指出,对甘肃信托个别员工涉嫌违法犯罪的调查,是信托业清除“害群之马”严防道德风险的主要行动之一,未来还将继续对案件防控等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整顿市场。

第七次清理整顿悄然进行

中国信托业,虽然仅仅诞生了三十多年,却已经历了六次清理整顿。从高峰时期的1000多家,缩减到如今的68家。

2007年3月1日,信托两新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信托公司换发新牌照,按照新的业务范围和规则积极开展信托业务。此后,信托业高速发展。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放缓,各种问题频发,监管层开始整顿。

1月初,银监会召开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强调,信托业要回归主业,运用净资本管理约束信贷类业务,不开展非标资金池业务,及时披露产品信息。

4月初银监会下发“99号文”被业内认为是信托业开始整顿的信号。

尤其是对已开展的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业务,银监会明确规定,信托公司不得开展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业务。对已开展的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业务,要查明情况并形成整改方案,于2014年6月30日前报送监管机构。

所谓非标资金池,是指资金池投资标的大部分是非标准化金融产品。信托公司开展资金池业务的初衷是,建立一个先于项目的资金平台,将资金与各类项目的长期融资需求与投资者短期理财需求相匹配,通过期限错配降低募集成本。但随着信托公司大量开展这项业务,让监管层开始担忧一旦市场出现流动性问题,信托业资金池期限错配将会爆发系统性危机与风险。

不仅如此,“99号文”还明确了目前主流通道和信贷两类业务的监管方向,通道业务今后必须在合同上明确风险承担主体和通道功能主体,而信贷类业务要加强风险资本的约束。

此外,保监会日前也发文规范保险公司投资信托产品。

一位权威人士表示,目前信托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清理整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信托业的业务框架已经明确,整顿也是在此前基础上的修补。会有经常性监管措施的出台。(记者 秦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