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投资者的恐慌

06.03.2014  16:57
核心提示: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超日债违约本身并不太重要,更担心此事让信托投资者恐慌。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超日债违约本身并不太重要,更担心此事让信托投资者恐慌。

  “这是债券市场再正常不过的小波动。”李稻葵表示,“既然是发债,一定会有违约,这个事情绝对不能恐慌,绝对不能用特别的眼光对待。”

  对此事的处理,李稻葵认为应该让风险充分释放出来,按照之前设计好的关于公司债的机制来进行重组。

  在李稻葵看来,公司债的风险无法和信托相比。“其实我更关注的是地方债的违约,信托的违约。”

  他认为,超日债违约事件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的风险释放,但担忧该违约会蔓延到信托市场,引起恐慌,使得投资者撤资。我国目前有很多地方融资是以信托形式,地方债规模庞大。

  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7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3万亿元。

  李稻葵还担心此次事件影响到余额宝:“有些不明就里的投资者可能会马上撤资,公司债违约,会让这些普通投资者担心余额宝的基础有问题。”

  针对互联网金融,李稻葵认为:“互联网金融,有风险,要监管。”他说,目前出现的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风险非常大,一方面投资者不知道背后是什么产品,绝大部分投资者认为,互联网的投资产品和银行的存款一样安全,事实上并非如此。而与此同时,互联网产品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任何风吹草动很快就会在互联网上传播,互联网理财产品是最容易被挤兑的银行,信息快,操作也快,不用排队只要上网就可以挤兑了,风险非常大。政府的监管是要让投资者知道里面的风险,以某种形式购买存款保险。

  针对中诚信托兑付危机,最终由银行兜底的做法,李稻葵则认为,“不能事事兜底,应该让市场接受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