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借道新产品曲线破“刚兑”

20.08.2014  04:51

转嫁风险 北国投瞄准信托型“债券

随着近来风险事件频发,多家信托公司正开启曲线打破刚性兑付模式。

经济参考报》记者19日从相关内部人士处获悉,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国投”)拟一举推出标准化信托型高收益债、信托型ABN等4款新型信托型“债券”产品,以此化解未来的兑付风险。

刚性兑付是指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这是信托业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

目前,已有中诚信托、华宝信托、外贸信托等16家信托公司先后推出各自的资产证券化创新产品,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对此,专家认为,刚性兑付的“潜规则”,正倒逼信托公司加紧推新,新模式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都有借鉴意义。此外,产品的推出也亟待配套政策的支持。

我们准备在银行间市场首次推出信托型ABN产品,目前正处在立项阶段。顺利的话,估计两三个月后便可以推出业界第一款正式的信托型ABN。”北国投总经理王晓龙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透露。王晓龙表示,经过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法审等一系列流程之后,资产池工作便可以运作。其实质是,通过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渠道,把其原来非标准化信托产品,转化成标准化的产品,然后在银行间市场进行转让,增加其信托公司产品的流动性。

ABN,即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资产支持票据,主要分为抵/质押型和信托型。其中信托型ABN就是引入信托做特殊目的的载体(简称SPV),以信托方式实现基础资产的隔离,投资者对基础资产享有信托受益权。信托型ABN可能以公募和私募两种方式发行,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即可发行,不需要审批。资料显示,包括中信信托、外贸信托、中融信托、华润信托、粤财信托、中铁信托、兴业信托等早在去年就共同研发可行方案,并先后申请尝试信托型ABN产品。

上述几家信托公司,因种种原因,都没能推出首款信托型ABN产品。”南方某信托公司研发人士19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主要因为涉及会计和法律层面的问题,多重税收成本问题,信托公司与主承销商的职能边界问题,以及信托产品在银行间市场的交易流通问题等,最终没能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王晓龙在介绍信托型ABN时表示,“这个产品核心可以概括为一票两权,一票即资产支持票据,两权在资产票据上有两种内容,一个是A类的信托收益权,二是对发行人的债权,为了实现A类信托所有权的收益而设定,付出的票据由投资者享有。信托公司并不用担任法律关系,是融合信托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关系单独制度设计。”他坦言,只要把其做出标准化产品后,便可在银行间市场流通,风险自然转嫁给“接盘者”。

对此,某信托业内人士直言,不管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还是资产支持票据(简称ABN)都是未来信托转型的重要方向。其最大优势就是利用其流动性分散未来刚性兑付的风险。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例,四川信托研发部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已有包括中诚信托、华宝信托、外贸信托、平安信托、中信信托、中粮信托和中海信托等16家信托公司开展了54笔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共计达到2170.7亿元。

纵观北国投此次拟推出的4款新型产品,除以“转嫁”方式应对刚性兑付的风险外,逐渐“弱化”也是其重要方式。据王晓龙介绍,公司还将推出为A类单位提供保证作用的T类信托单位。将A类信托单位包装成保本型固定收益类的信托产品,同时将B类、C类信托单位逐步演变为非刚性的兑付产品。“使隐性的刚性兑付阳光化。通过设计T类信托单位,逐步打破刚性兑付,既可以减少突然失去刚性兑付能力对整个行业的影响,还可以培养投资者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理念。”王晓龙说。

本来不需要审批的产品,这次北国投走流程还花费了近4个月,可见相关机构的谨慎。”上述信托业内人士19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直言。他认为,北国投这一次之所以不畏先前同行的“碰壁”,坚持推出信托型ABN,就是因为在当前兑付风险频发的环境下,看中其“转嫁”风险能力。这种转嫁风险和逐步弱化刚性兑付的新模式,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保险资管等这些总规模近40万亿的非标资产的创新都有借鉴意义。

对此,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年内近4万亿的兑付压力和未来的巨大增量都在倒逼信托公司加快推新的步伐。一旦像“股票”一样在市场上流动,其信托产品收益率势必产生浮动。不过,这种曲线打破“刚性兑付”的方式只是为未来的增量部分设计的,对近40万亿规模的非标存量意义不大。此外,像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类信托产品能否借鉴还有待观察。

一般申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托公司要求成立3年以上。虽然目前已有30家信托公司取得了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资格,但真正有能力马上开展业务的也就是中信信托、中诚信托等五六家老牌信托公司。”上述信托公司人士直言,“像信贷资产证券化这种业务必须要有专业的团队,而且收取的费用还不能太高,出于成本的考虑,过去很多信托公司不愿做这块业务,但现在为了转型,也被迫开始参与了。”该信托公司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