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夯实信息网络“三端”服务助推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

30.11.2017  01:10

 

信息网络扶贫,是贫困群众脱贫的重要手段。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盐边县将信息网络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重点夯实信息网络“三端”服务,为全县贫困群众脱贫退出注入新活力,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

筑牢基础信息端口

做实网络全覆盖。 按照村村通网络,户户通广播电视的要求,结合贫困地区网络建设实际,全面开展迅网建设。投入资金4238.6万元,实施完成通迅基站建设11个,新建通信网络线路498公里,35个贫困村部实现网络办公,3G、4G全覆盖,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为信息网络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大数据平台。 结合全国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和四川省脱贫攻坚“六有”大数据平台,将全县35个贫困村3519户贫困户生产的绿色、特色、优质产品等信息建立大数据库,向各类知名网站分享,吸引更多社会人事促销贫困户产品。

力推社会扶贫网。 注重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落实县、乡、村三级信息管理员注册、贫困户注册、爱心人士注册工作,组建信息管理员、志愿者、技术保障、监督管理员、形象大使五支队伍,重点做好APP推广应用、技术保障、募集物资监管、宣传推介等工作。

建立中间链接端口

拓展网络宣传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宣传效应,切实做到宣传工作与脱贫攻坚同步、同频、共鸣、共振,创新推行“脱贫攻坚我参与”“脱贫攻坚乡村行”“脱贫先锋”系列报道,在12个有脱贫退出任务的乡(镇)开设微信公众号,挖掘脱贫攻坚典型事列、先进事迹、创新经验等(市级网络媒体刊发67篇,省级网络媒体刊发15篇,国家网络媒体刊发2篇),广泛引起社会各界通过信息网络关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注重信用体系建设。 依托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重点采集贫困户家庭资产、偿债能力、特色产业、参加帮扶计划、道德品质、社邻关系、劳动能力和技能等信息。健全由金融机构、农村基层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等多方参与的信用评定机制。建立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为信息网络扶贫建立坚强的信用体系。

落实跟踪监测机制。 利用信息网络,强化公安、民政、人社、住建、税务、工商、扶贫、银行等数据资源共享利用,对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购房、购车、有无经商、有无购买城镇养老保险、财政供养人员等方面信息开展信息比对监测体系,建立良好的网络监测机制。

完善终端服务端口

农村电商服务点建立。 组织市内多家快递、电商、餐饮、旅游行业的公司、商家进行沟通、磋商,在县辖格萨拉乡启动了攀枝花首家电商+快递门店“城乡优购”网点,打通城市和农村产品互流互通,建立农产品信息交易平台,彻底解决了贫困群众销售难、运输难、购买难的问题,促进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

农特产品销售点搭建。 成都益民公司与盐边县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助力精准扶贫,直销农家优品”系列活动,通过从全盐边最基层的村镇,筛选优质的农副产品,通过益民公司的各个菜市场、“益民花样菜市”电商平台O2O等方式直销,既实现精准扶贫,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也为广大市民提供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消费选择。切实解决了农民“卖难”和市民“买贵”的问题。

打造易地搬迁示范点。 围绕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盐边县不断探索拓展农产品交易新空间,积极对接电信公司,打造“互联网(平台)+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建立“天虎云商”互联网销售平台,采取“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改善了易地扶贫村农产品滞销田间地头的困局,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原产地生态农产品的需求。

助农取款服务点创建。 为全县35个贫困村安装了至少一个有助农取款点标识牌取款服务点。实施了助农取款服务培训工作,推广了手机银行辅助推广,通过信息网络,金融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