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信:巧用“金融绣花针” 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东海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王晓英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脱贫攻坚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的新要求,鼓舞着全省干部群众更加坚定地投入脱贫攻坚战,为今年四川计划脱贫的105万贫困老乡带来新动力。
2016年,四川脱贫攻坚首战首胜,2017年将倾力实现再战再胜。
而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下称四川农信)作为全省金融精准扶贫的主力军,更是精心绘底稿,细心运针线,用心创绣技,巧妙而科学地用好这根“金融绣花针”,助力全川绣好脱贫攻坚这幅大“蜀绣”。
“2016年,按照四川农信脱贫攻坚的整体部署要求,先后选派了3名优秀青年员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选派了近60名青年客户经理到基层乡镇挂职团委副书记……以发展核桃、茶叶、蜜柚、中药材等当地特色产业为重点,帮助239个贫困村建立相关产业基地10万余亩,帮助规划发展山平塘和稻田养鱼等水产养殖基地147个……目前,我们辖内培育的‘第一书记’几乎个个都是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这份来自巴中农商银行的详实汇报材料,体现出四川农信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上的用力、用心、用情。
四川农信实施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充分发挥各地基层联社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号召全省农信“第一书记”带好头,采取“支部+贫困村”“党员+贫困户”和“系统内党支部+当地基层党组织”等模式,将对口帮扶与“两学一做”有机结合,牢牢筑起了广大基层贫困村党建的根基,有效坚定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2016年,四川农信累计对接贫困村176个,派驻“第一书记”65人,驻村干部达46人,选派专职扶贫副书记1人,帮助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制定长短结合的帮扶计划;累计到村指导10054人次,为贫困村直接捐赠资金2394.26万元,协调争取资金3613.66万元;帮助贫困村新建、修缮房屋563户,面积38689平方米;帮助修建村社道270.47公里,助力新村建设53个,发展特色产业80个,解决安全饮水惠及人口5962人。通过开展“结对子、认穷亲”活动,以资金扶持、产业规划、介绍就业等方式,帮扶贫困户5027户15470人。88个贫困县所在农信社累计捐赠款物290.22万元;特别设立专项扶贫教育基金,持续帮助广安前锋区和南充阆中市贫困学生解决就学困难;面向贫困家庭大学生专项招聘,录用贫困大学生达45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四川农信先后获得“四川十大爱心扶贫组织”和“四川银行业助推脱贫攻坚爱心扶贫组织”两大殊荣。
高质量完成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任务——这是省委为2017年脱贫攻坚这幅民生大“蜀绣”绘出的“底稿”。
梳理任务不难掂量出今年的“难度系数”:计划摘帽县数为去年3倍,其中6县为藏区县;退出村增加一半,彝区村多达528个;脱贫人口数看似未变,但扶贫越往后,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面对脱贫攻坚,全省各级各部门必须选择“天天打硬仗,分秒不浪费”。
元旦刚过,乐山市峨边县县长栗那针尔就感受到紧迫——1月7日,全省脱贫攻坚验收考核评估问题整改电视电话会议开到有脱贫任务的160个县(市、区)。“发令枪”已打响,全省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全面启动。
当栗那针尔正在想办法筹集全县产业扶贫资金时,乐山、峨边市县两级农信机构在第一时间按照《2017年金融精准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快速启动“金融扶贫绿色通道”,为峨边县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1414万元,发放项目精准扶贫贷款累计达1.18亿元,有效化解了民族地区产业扶贫融资难问题。
面对类似峨边县等老少边地区产业扶贫融资难问题,四川农信始终坚持“精准对接,做实投放”的原则,用好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政策和财政贴息政策,并探索总结出了“广元模式”“旺苍经验”等;利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贫困农户逐步改善居住环境;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主线,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积极用好国家助学政策,持续做好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教育扶贫;科学落实政府贷款分险基金等配套政策,既控制了信贷风险,又防止了老百姓二次返贫。
2017年,四川农信确立了扶贫小额信贷净增达50亿元、确保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实现“三个不低于”等年度目标。
早部署、早实施、早见效。截至今年3月,全省农信累计投放各类金融精准扶贫贷款42亿元,余额363亿元(含扶贫小贷102亿元),较年初净增30亿元,增速9%。
“盯目标”
奋力冲刺“整体进行式”
据了解,从2015年10月起,凉山农商银行就以“惠农兴村-整村推进”的模式开展金融精准扶贫,为广大老百姓办理小额信贷。该行坚持对辖内行政村、贫困户评级授信,做到全面建档、有效授信、授信必用信。对信用额度3000元至5万元不等的客户,特别授信最高可至20万元,并免抵押、免担保、随借随还。此举有效地缓解了贫困户保基本、兜底线的问题。
“截至今年3月末,凉山农商银行涉农贷款136.76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5.32亿元,累计为辖内1569个村建立农户经济档案26.11万份,累计授信40.67亿元,累计向1.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农贷3.36亿元,占全州所有金融机构发放总额的85.5%……在木里县俄亚乡,支持30多户贫困农户购买小型发电机6台、电视机20多台;在昭觉县阿土勒尔村,对24户贫困户发放30.6万元小额农贷,支持贫困农户养殖牲畜150余头,预计每户每年可增收2500元。其中,支持贫困农户购买农用机具3000余台,支持贫困农户建立小卖部、批发部等小型商贸经济体2600个,新修旅游客栈140个,购买运输车辆近2000台。”凉山农商银行董事长冯宗连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
“整体推进”这一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打开了凉山金融精准扶贫新局面。
据了解,自四川农信积极开展“支付惠农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以来,已使计划退出的3700个贫困村的基础金融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在加大金融扶贫政策宣传,组织开展“扶贫日”“金融夜校”等活动的同时,“蜀信e惠生活”农村电商平台在贫困地区也得到了大力推广运用,打开了农产品销路,推动了脱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四川农信还特别对联系村宜宾兴文县毛村、广安前锋区会龙村、南充阆中市五龙村和岳林垭村量身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全面加强系统基层党支部与联系村党支部合作,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按照“五个一批”的精准脱贫思路,切实加大“一对一”结对帮扶力度,确保脱贫攻坚不落下一户一人;积极展开扶贫示范区创建活动,以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抓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行为,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这一系列举措均为全省金融脱贫攻坚,营造出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四川农信将继续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用力、用心、用情融入到“下一番‘绣花’功夫”的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役之中,切切实实地把任务抓牢、把工作抓实、把脱贫攻坚抓出水平,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全省共同绣好这幅社稷民生、富饶秀美的“巴山蜀水”锦上之花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