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民生兜底线——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述评
(记者刘羊旸)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不断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保基本,解民生之忧
对于包头市东河区北梁的孙耀成老两口来说,这个冬天不再寒冷。从烧炭炉子到集中供暖,从千人共用的旱厕到自家独立的卫生间,棚户区改造工程使他们的“忧居”变成了“宜居”。
群众之所忧、百姓之所难,也正是党和政府优先要解决、全力保障的事。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民生举措相继出台,一张全覆盖、保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网正编织得越发大而密:
——在过去5年大规模改造棚户区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今后5年再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的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304万户;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推进以法治方式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进程,巩固和扩大覆盖面,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20种重大疾病保障,在明确临床路径和限定费用的基础上,实际补偿比达到70%左右;
——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
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既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同时也体现了党和政府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决心。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只有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底层群众生活保障,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同步发展。
促公平,构建人民平等参与和发展的环境
来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石楼县的任龙龙,今年以理科567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成为“贫困地区专项生”政策的又一个受益者。2013年,山西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的“高考扶贫”政策由21个县扩大到36个,今年山西省共有702名贫困学子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
治贫先重教。十八大以来,一项项促进教育公平、均衡教育资源的政策连续出台:国家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希望;部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点”……
一年来,一系列保障起点公平的政策措施接踵而来——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努力实现就业机会平等,杜绝“拼爹就业”“萝卜招聘”现象的发生,国家要求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要求将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纳入公共就业服务。
今年春节前夕,《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30多条改革路径勾画出求公平、促正义的“路线图”。
在创业方面,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为居民自主创业去除了“门槛”,以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公平正义是发展的活力源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说,要通过改革构建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和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制度环境。
可持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北京工作生活的高翔,每天出门前都要关注下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指数高则要戴上口罩做防护。《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之后,高翔对未来充满期待:“随着行动计划的实施,相信雾霾天数会逐渐减少,到时我就不用总戴着口罩出门了。”
空气、水、食品安全、人居环境,围绕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将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努力实现突破。
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要求全社会都要本着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我国未来五年大气污染防治勾勒出一幅明晰的路径图。提出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所所长王彦坤说:“决定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诉求入手,对群众呼声很高的社会热点问题都作出了回应。相信随着改革措施的落实,人民群众将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