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建险资运用内控标准 防范险资投资风险
12月15日,腾讯财经从保监会获悉,保监会已于近期下发《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Guidance for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Insurance Funds,简称GICIF)及《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第3号)(以下简称《指引》)。
保监会旨在通过两个文件,从监管角度为保险行业树立内控标准,规范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行为。并藉此推动保险机构提升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建设能力和水平,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保监会认为,近些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得到显著提升。不过,“日益凸显出有些保险机构在资金运用内部控制领域长期以来累积形成的短板和缺陷,突出表现在内控制度不健全、运作机制不完善、内控工具手段相对滞后,执行难以到位、股东或董事长等可能凌驾于控制制度之上等,难以适应市场化改革带来的风险挑战”。
保监会制定的《指引》采取总、分框架结构,体现为“总指引+配套应用指引”形式。
《指引》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总指引明确了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目标、原则和基本要素,并围绕资金运用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明确细化了关键控制点及主要控制活动等。二是配套应用指引主要针对保险资金具体投资领域的内部控制建设,主要包括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投资研究与决策控制、投资执行控制、投资后管理等重点环节内部控制标准和要求。
此外,在《指引》的基础上,保监会亦进一步强化对险资运用内控制度建设的监管。保监会要求,保险机构需聘请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开展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要件、资金运用创新业务试点审慎性条件以及保险资金运用内控与合规计分评价事项。
保监会表示,在《指引》总、分框架的基础上,保监会将根据市场和监管需要,陆续出台针对不动产、保险资产管理产品、股权投资、境外投资、衍生品等投资类别的配套应用指引,丰富和完善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体系和标准。
保监会在近日针对险资运用的文件频发。除去关注保险机构险资内控标准,保监会还于上周发布《关于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注到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引起的一些风险和问题。
保监会表示,主要关注“利率下行可能带来成本收益错配和利差损风险”,以及“部分公司存在“短钱长配”现象,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
近期,包括安邦保险、前海人寿、阳光人寿等险资,频频举牌包括万科A在内的16家上市公司,引来市场诸多关注。
除去谋求被举牌上市公司控制权之外,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告诉腾讯财经,险资频频举牌的背后,或是追求突破20%控股权的边界线,进而在财务报表中可以将权益类投资转变为长期股权投资,提升险企偿付充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