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二论牢牢把握六个基本判断

14.04.2014  12:37
□本报评论员     做好新时期四川工作,首先必须对省情特征和发展阶段保持清醒认识,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进行准确分析和整体把握。一个极端重要的判断是:四川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必须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     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不要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一个重大方向性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清醒把握党和国家工作的历史方位,强调“我们最大的任务仍然是发展,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对四川而言,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的省情特征没有根本改变,发展更是必须紧紧抓住、一刻也不能放松的中心任务。这既是省委的鲜明导向,也是立足实际的战略选择。当前,发展的任务很重,发展的目标催人,全省上下要清醒认识形势,准确把握大势,明确目标任务,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抓发展的问题。     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是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需要。当前,无论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还是城镇化率,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我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消除贫困要靠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也要靠发展。特别在近几年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比较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更要专注发展,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不能滑出底线。抓发展、稳增长,就是稳就业、稳预期、稳信心、稳人心。在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我们的工作绝不能“散光”和“走神”,必须始终将发展牢牢抓在手上,全力巩固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     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是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需要。我省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绝大多数地方发展滞后,反映的还是发展不足。即便是成都,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也有明显差距,做强产业、做优城市的空间还很大。省内其他市州发展的差距则更大,总量较低、质量不高的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有条件的市州要在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发展快一些。要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做大市州经济梯队,做强区域经济板块,夯实县域经济这个底部基础,努力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     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需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本质上也是个发展问题。我省贫困人口基数较大,扶贫攻坚任务繁重。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树立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切实肩负起历史重任,任尔东西南北风,扭住发展不放松,坚定必胜信心,共同为之奋斗。     总之,全省上下必须按照省委的要求,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主题不动摇,以专注发展的定力奋力推进“两个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