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开展旅游活动

25.07.2017  14:23

  

  7月23日,在位于海拔3500米的阿坝州松潘县圣地花海,当地群众穿着盛装在薰衣草花海里迎接八方游客。3300亩薰衣草已全面进入盛开期,成为九环线的一道独特风景。本报记者 李向雨 摄

  

  探索生态环保的旅游开发模式

  把绿色价值观植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基因中

  旅游业正在全面提升,优质的旅游资源则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保护,已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可喜的是,我省及市州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规范: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开展旅游活动,把环境评估作为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前置条件……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必能推动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旅游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7月26日,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将在成都举行,将推出30个旅游新业态项目,这些项目都倡导生态、环保、节约型的旅游开发模式,探索循环经济和旅游开发结合的有效途径。

  四川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品质最高、种类最全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旅游业投资的热点区域。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省旅游发展委主任傅勇林表示,只有把绿色思想、绿色价值观根植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基因中,才能让绿色变得“精彩纷呈”。

  □本报记者 刘星

  强化环保底线

  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开展旅游活动

  《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基本形成城镇化、农业和生态安全等三大战略格局,从总体上将全省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大类功能区域。

  绿色主线,一以贯之。《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用生态环保的发展路径,强化了环保底线。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以若尔盖草原湿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秦巴生物多样性、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四类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体。

  亚丁、四姑娘山、若尔盖湿地、唐家河、米仓山……这些被全球旅游爱好者追捧的美景,都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三个层次,我省明确提出,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开展旅游活动,从严控制在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的旅游活动,仅在试验区可以进行少量科普教育、旅游开发建设。“这些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要有旅游开发规划,且必须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要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开发规模和体量要严格受到管控,要采取必须的环保设施和设备严防污染破坏,要严格控制环境容量,避免超载带来污染。”省旅游发展委规划财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探索顶层创新

  研究编制“四川绿色旅游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旅游认证机制

  进入三伏天,广安市华蓥山景区、达州市八台山景区、绵阳市药王谷景区、雅安市二郎山喇叭河景区等成为游客纳凉的好去处。这些景区都是我省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我们和省环保厅、省林业厅联合发布《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标准》,示范区代表了我省生态旅游形象。”省旅游发展委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示范区在生态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生态规划建设、生态旅游管理服务、生态旅游设施和生态旅游产品建设成果等方面的检查评审非常严格。

  目前,我省正在实施《四川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把旅游厕所建设作为旅游度假区、A级旅游景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美丽乡村等创建评定的重要指标,并实行一票否决。自2015年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工作至2016年12月底,我省共完成新建改建厕所2317座。今年,我省计划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002座。

  有动作,更有思考,我省正在探索旅游业绿色发展的顶层创新。研究编制“四川绿色旅游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旅游认证机制,推出绿色旅游产品和绿色企业名录,引导涉旅企业实施绿色标准,开展绿色管理,开发绿色产品,研发绿色技术。

  7月23日,游人在洪雅县七里坪国际度假区森林养生禅道上纳凉。海拔1300多米的七里坪国际度假区,近年充分利用人工森林建设,开发森林康养游。 姚永亮 摄(视觉四川)

  新规定

  创建A级旅游景区环评报告说了算

  本报讯(记者 刘星)今后,我省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区域类型在创建A级旅游景区时,在资源评审时必须提交省市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评报告。近日,省旅游发展委明确,要关口前移,把环境评估作为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前置条件,确保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符合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定要求。

  据省旅游发展委统计,我省拥有自然保护区168家,其中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和管理123家,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和管理45家;A级旅游景区440家,其中5A级12家、4A级200家、3A级及以下228家。而自然保护区内属于旅游主管部门评定和管理的A级旅游景区占自然保护区总数的20%,总体水平不高。

  自然保护区的美丽风景让游客向往,但环境保护更加重要。省旅游发展委明确提出了对自然保护区中A级旅游景区的各类专项规划,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前置开展规划环评工作,按程序审批,有效解决自然保护区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保护优先,可持续利用。其中,5A级旅游景区需省级主管部门出具环评报告,4A级旅游景区需市州主管部门出具环评报告,3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需县级主管部门出具环评报告。

  新事物

  “地球仓”将来四川

  本报讯(记者 刘星)“民宿界网红”——“地球仓”移动式智能生态小屋着实火了一把。在湖南省长沙县浔龙河创客孵化基地里,生长出10栋16平方米的小房子:没有钢筋水泥,只需 4根深扎泥土的桩基就能屹立,房间内卫生间、客厅、卧室一应俱全。“目前正在洽谈筹备‘地球仓’四川生产基地。”近日,“地球仓”创始人高国友告诉记者,“地球仓”正在与泸州市纳溪区、甘孜州、阿坝州、都江堰安缇缦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洽谈合作,“未来三年,四川会是我们战略发展的重地。

  景区向“地球仓”抛出橄榄枝,源于其在不破坏植被、景观原貌的情况下,能打造出如同在山林中自然生长的建筑。“地球仓”首席运营官苏遥告诉记者,传统酒店开发难免会产生挖山、填湖、砍树等破坏生态发展的问题,而“地球仓”做的是融入自然,把传统建筑去工程化,采用预制装备式建筑,产品全部是模块化设计,一个月完成生产,整装出库运输到现场,仅需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安装完整个小屋。“地球仓”还采用了很多绿色建筑技术,比如自主研发的隔热保温系统,在屋顶搭载人工湿地,既能隔离外界温度,还能和景区景色融为一体。

  拥有科技感十足的名字,“地球仓”的智能化体现在哪里?“‘地球仓’移动式智能生态小屋拥有床升降系统、智能门锁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9项国家发明专利。”苏遥告诉记者,其中一体式循环污水处理系统是其核心技术体系之一,该系统通过将生活污水生物降解处理后,实现水循环利用,净化后的水用来冲厕所及灌溉周围的植被。

  新声音

  近年来,国家环境保护制度越来越完善,执行力度越来越大,旅游开发规划和景区管理标准中对保护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旅游开发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少见。

  客观上讲,旅游开发不可能对环境没有一点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要在可控范围内,要尽可能减少影响,使景区可以可持续发展。

  美国黄石公园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景区并不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当客流超出环境承载力时,首先牺牲利益,限制客流,保护环境。我省的九寨沟景区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实现了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共赢,也是值得称道的。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陈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