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友人眼中的习近平:内恤民情外结良友

27.01.2014  08:27

  对内体恤民情 对外广结良友

  ——俄罗斯友人眼中的习近平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林雪丹 张晓东

  2013年的春天,莫斯科乍暖还寒。刚刚就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到访俄罗斯,将来自中国人民的友情传递至俄罗斯各界民众心间。2014年,习主席再次将俄罗斯作为新一年首访国,让俄罗斯人民备受鼓舞。俄罗斯友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畅谈他们对习主席近一年来的难忘印象,称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内政外交上的卓越建树。

  回想起去年的3月23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著名汉学家卢基扬诺夫感受良多。那天他有幸被邀请参加习主席会见俄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的活动。卢基扬诺夫告诉本报记者,考虑到当时习主席出访日程十分密集,几位与会者甚至有些担心没有机会见到习主席了。没想到,习主席不仅如约而至,还延长了会见时间,与老中青三代俄罗斯中国学研究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互动。“一国领导人能够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接见学者,足见他对学术的尊重,更体现出他个人的谦虚和对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视。”卢基扬诺夫由衷感叹道。

  卢基扬诺夫介绍说,那天上午,习主席刚刚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随后是一连串的活动,到与他们见面时已经是当天最后一场活动,晚上便要启程赴非洲访问。按照这样的安排,习主席应该是十分劳累了,但他仍神采奕奕地跟大家交流。“习主席先向我们介绍了此访的成果,重点强调了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和长远的发展前景,特别指出了两国文化间的交流有利于两国人民友谊的巩固。”卢基扬诺夫强调说,“在我的印象中,国家元首出访通常只关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合作,文化不是重点。但习主席不同,那次来访尤其重视跟我们这些研究中国问题的文化界人士进行交流,而且选择老中青三代代表。这是非常明智的决定,更是对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度重视。

  会见过程中,卢基扬诺夫向习主席介绍了远东所编撰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丛书,并交流了对中国经典古籍中很多思想的看法。卢基扬诺夫表示,习主席对中国经史典籍的把握十分到位,且运用自如。“在我看来,习主席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更是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卢基扬诺夫记得,习主席对俄罗斯文学的了解绝不亚于文学专业研究人员,“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果戈里、法捷耶夫、肖洛霍夫等等,习主席并不是简单列举出这些名字,对于他们每个人的作品,习主席都能如数家珍般地描述。特别是习主席提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将这部作品与自己年轻时的奋斗岁月相结合,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颇为感动。

  卢基扬诺夫说,与习主席的见面是一次真正的对话,一场心灵的交流。他相信,在如此了解俄罗斯的领导人的带领下,俄中两国关系定能实现长足发展。他指出,当两国关系的重点转移至文化交流时,说明它已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汉学家洛马诺夫对中国梦深有感触,他认为,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不久便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表现出高瞻远瞩。在洛马诺夫眼中,习主席还是一位非常勤奋且有魄力的领导人。习主席对于国家未来发展和改革途径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规划。正是因此,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世界展示出强大的改革信心,用实际行动体现出坚定的改革决心。洛马诺夫认为,这样快速的行动力恐怕很难在世界其他国家看到。

  对内体恤民情,对外广结良友,是洛马诺夫对习主席近一年来内政外交成果的概括。“为了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情况,我时常收看中国媒体的各类报道。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习近平主席忙碌的身影。虽然履新还不到一年,但习主席的脚步已经遍布中国大部分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尤为关注,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改善民生方面。这样的政治家才是民众需要的。”洛马诺夫感叹道,“外交方面,从去年3月首访俄罗斯开始,习主席几乎走遍了各大洲,与多国领导人开展了密切互动,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很好的中国形象,中国梦的概念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洛马诺夫十分欣赏习主席有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想法,他认为,明智的政治家都会将周边国家作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习主席的这一提法不仅给整个欧亚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是带动了中亚各国深入挖掘经济潜力的浪潮。未来的丝路经济必将成为共赢理念最好的例证。

  (本报莫斯科1月26日电)

(原标题:对内体恤民情 对外广结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