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江安镇建成南屏山“8”字型公路环线 促进民生大改善

27.06.2014  17:41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刘美景 闵勇智 记者 张永龙) 为加快南屏山旅游与产业的建设速度,近年来,江安镇累计投资6000万元,建成南屏山‘8’字型公路环线,使南屏山农村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促进民生改善,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6月25日,宜宾江安镇党委书记王金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江安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早修公路早致富,不修路没出路”的理念不动摇,提出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之智,建设‘8’字型、多角度拓展延伸、通乡接村连基地、三年打造畅通镇”目标。镇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与产业基地发展相结合,与南屏山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做到修建一条公路,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带动一方文明。

  王金明说:“镇党委提出‘土地自调、路基自建、纠纷自处、资金自筹、争取补助’的原则,立足于‘乡镇打底子,县上铺面子’,江安镇连续三年按照每公里4—6万元标准,补助村、社自己动手建公路。”截止到2014年6月,全镇公路总里程160.3公里,(水泥公路59.9公里,四级泥结石路面53.4公里,毛基公路47公里),不仅全镇14个村和93个村民组全部通了公路,而且60%的农户也通了公路。

  陪同记者采访的江安镇宣传干事刘美景介绍:“南屏山8字型环线公路建成后,促进了农村产业迅猛发展,镇政府出台了鼓励措施,农民建鱼塘,镇政府按每亩400元的标准进行资金补助,以支持农民发展水产业;自2013年以来,南屏山建起了鱼塘20多口,面积近1000亩;农民建成星级农家乐,镇政府补助3至5万,目前,南屏山建起了青果林、楠竹林、关沟人家、顶心岭、红岩村庄等6个星级农家乐,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

  同义村支部书记吴绍虎给记者讲起公路通了后农村的变化:“镇政府为我们村建了6.3公里水泥公路,使全村整个儿变了样,千秋榜、丁家榜、牛圈坡、铜锣井4个村民组200多户通了公路;今年,千秋榜那个组有13户在修新房,如果没修公路,新房子——连想都不敢想啊!

  农民杨家成正在挖新房的地基,他一边擦着汗一边笑嘻嘻地对记者说:“政府给我们修通了公路,我才敢修房子,这都是政府给我们造的福啊。”一个农民开货车路过,见记者在采访,他停下车来和记者聊天:“修通了这条路,我们最受益,现在,我们运一车竹料能多挣700多元,这些都要感谢政府。

  2011年,江安县茶叶站就在同义村开发了云盘山早茶350亩;现在公路通了,为同义村带来了更多的招商机遇,2013年7月,天慧茶业有限公司在同义村流转土地800亩,建起了早茶产业;今年4月又流转了土地300亩,建成了1100亩的早茶基地。

  为配套早茶基地生产建设,2013年8月,引进了安岳县业主荣斌投资400多万,在牛圈坡组一个叫青杠嘴的地方建起了占地5000平方米黑山羊养殖基地,招聘当地农民110多人(全是60岁的留守老人)在早茶基地打工,为早茶人工割草、除虫、施肥(生态早茶禁止施用农药),业主按月工资,解决了农民在家门口打工的问题。

  2013年2月,在福建打工10多年的袁益平听说南屏山正在修8字型环线公路,他立即意识到新建产业基地的机会来了,放弃在外挣大钱的工作,与妻子回到红岩村,租用集体林地30亩,建成林下特色养殖基地,去年仅林下活鸡销售就收入了30多万元。

  袁益平地告诉记者:“林下养鸡符合古苓县的要求,他们要和我签订每月供应活鸡5000只的合同,我根本不敢和他们签供货协议,希望把红岩村172亩山林承包下来,把林下养殖规模扩大到200亩,目前,承包谈判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