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套曲《长征》在京首演侧记:回望长征 浸透80载最深的情

13.10.2016  18:46

  演出现场。 牛小北 摄

  ——大型交响套曲《长征》在京首演侧记

  流年沧桑,岁月无痕。蓦然回首,80年已过去,但我们却不曾忘记80年前那个震撼世界的中国故事——长征!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历尽艰辛走过的漫漫征程。

  穿越80载时空,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不渝初心,仍然可以感悟到长征精神的伟力。10月12日,大型交响套曲《长征》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用音乐的特殊魅力,全景式再现那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

  编排考究

  每一乐章都寓意深远

  演出分《送亲人》《血战湘江》《山歌情》《征途》《雪山草地》等9个乐章,紧扣长征途中重要历史事件,每一首歌的演唱都编排考究,每一个乐章都寓意深远,一次次点燃了现场观众的激情。

  “郎过赣水去背盐,一去数载不回还,天天村头望三遍,初一望到月儿圆。郎过赣水去背盐,听说哥把红军参,哥当红军妹喜欢,梦里笑醒心里甜。”在第三乐章《山歌情》中,富有江西山歌的小调,唱出了红军和老百姓斩不断的鱼水深情。

  第六乐章至第八乐章的歌曲中,则更是展现出浓郁的四川藏羌彝等少数民族风情。“你来的时候,江水没过云崖,因为一个眼神,我敞开心的城堡迎接你的人马。你走了以后,迷雾遮住月牙,信守一个梦想,想我走过夜的长路追随你到天涯。”由阿鲁阿卓演唱的这一曲《》,道尽了红军与彝族同胞在大凉山彝海结盟的深情,表达了彝族同胞对红军不离不弃的情感与情怀。“祥云啊祥云,那是信仰点燃的酥油灯。”第七乐章中的《祥云》,藏族民歌风格浓郁,将长征的信仰比喻为酥油灯,照亮了红军战士的心。第八乐章《红军到咱羌寨来》,开门见山地表达了羌族百姓看到红军时的喜悦之情:“红军到咱羌寨来,千年铁树花盛开,尔玛人家好福气,蓝天白云放光彩……千年古羌寨,盼望远方亲人来。南来北往的红军哥,世世代代不忘怀。

  感动当代

  继承发扬新长征精神

  “能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演出真的不容易。”演出结束后,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任茜长出了一口气。12日晚,学院合唱团参演大型交响乐套曲《长征》,并承担了全部的合唱任务。演出结束后,合唱团的老师和同学们激动地走到台前,与作曲家张千一、指挥家吕嘉等“大腕”合影留念,交流着彼此的幸福感受。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都在搞纪念活动,但我觉得四川在长征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任茜说,作为四川的高校,能为纪念长征做点事,师生们都觉得很荣幸。她告诉记者,本次参加演出,对学生们来说也是一次小小的“长征”,经过张千一、吕嘉等大师的指导,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我们今后会继续发扬新长征精神,把文艺作品演绎得更好。

  在后台,记者还邂逅了从四川跟着女儿来看演出的成都观众彭薇。“孩子作为成都市青羊区琴台少儿合唱团成员在国家大剧院参加了演出,全家人都非常激动。”彭薇感慨地说,“当我和舞台上的女儿四目相对时,女儿眼里的那种虔诚让我真的平静不下来了,深深感受到长征精神在当代的一种传承。

  彭薇和其他10多位家长陪着孩子们来京已经快一周,演出结束后,这群来自四川的特殊观众久久不愿离去,而是围在音乐厅门口的小屏幕前回味起《长征》的现场视频。她告诉记者,“作为四川人,我们觉得很骄傲。从历史上讲,红军长征在四川走过的路最长,也最艰辛,这段经历和长征精神给我们带来的坚定信念是至今仍不可磨灭的。

  (本报北京10月12日电)

  幕后

  校园合唱团《长征》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李思忆川报集团记者 王豫斯

  在大型交响套曲《长征》的首演现场,除来自四川爱乐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选手外,还有来自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成都市青羊区琴台少儿合唱团的学生。

  演出结束后,记者在后台邂逅了随团参加演出的青羊区教育局工作人员杨静茹。她作为琴台少儿合唱团参加演出的78位孩子的临时“妈妈”,对当晚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她介绍,自5月接到演出通知后,青羊区教育局便组织工作人员在各学校宣传,“孩子们踊跃参加,很快就有400名孩子报名。”经过五轮遴选,来自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胜西小学、树德实验中学等学校的78位9岁至13岁孩子入选。“排练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孩子们每天早早赶到少年宫排练,没有人请假。

  为让孩子们理解长征精神,老师在声乐训练的同时给他们讲长征故事、放长征主题电影。“有次排练结束后,有个孩子专门对我说,唱这首歌的时候,他眼前是红军在茫茫雪地里艰难行走的画面。”杨静茹说,“那一刻我感到自豪,通过老师的教育,长征精神和长征故事已深植下一代心中。

  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结束后,杨静茹带着孩子们围绕着国家大剧院走了一圈,“我希望这次演出能让孩子们铭记一生,希望他们长大后再到剧院再到北京的时候,能回忆起长征胜利80周年时,我们曾在这里通过歌声缅怀革命先烈。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接到参演大型交响套曲《长征》的通知后,整个学院都忙碌了起来。他们在原有的合唱团基础上优中选优,同时补充优势力量。“人员定了后,我们一直在练习。”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任茜对记者说,只要没课,无论是中午还是晚上,周末还是节假日,大家都踊跃练歌。

  10月8日,合唱团一行启程前往北京,没想到当天交通状况很糟糕,从机场到宾馆大巴走了3个小时还没到。还剩最后两公里,同学们决定步行前往宾馆。“我们70多个人,大家拿着行李排着队往前走。”任茜回忆说,当时已是晚上9点多,北京的深秋气温很低,很多同学穿着短袖或短裙,但大家默默地前行,没有任何抱怨,“这就是一种长征精神,它让我们这个集体更有凝聚力。”任茜告诉记者,在排练过程中,同学们都对长征精神有了新的感受和理解。(本报北京10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