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聘请1000名依法治市“市民观察员”暗访巡查

10.10.2014  13:43

    成都市将全面开展依法治市“市民观察员”活动,目前已聘请1000名市民观察员

    “这里没有划临时停车线,而且这条街比较狭窄,你把车随意停在路边是违法的。”市民观察员郑先生耐心地劝说一名在路边违章停车的司机。

    “按照规定,街边的商店是不能将商品摆出门窗界线的,这属于占道经营,既影响市容又存在安全隐患。”张律师在一家美术用品商店为老板解释相关法律规定。

    9月28日,依法治市“市民观察员”暗访巡查活动进行了预演。当天,由记者、律师和市民观察员组成的暗访巡查小组分三路行动,随机对成都市三个区(市)县的依法治市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查访,重点对交通管理、城市管理、食品卫生、校园环境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查找出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观察小组兵分三路

    遍访一二三圈层

    9月28日当天,三个观察小组分头行动,分别从一二三圈层选取了一个区(市)县,进行巡查暗访活动。

    经过一天的暗访,各观察小组发现,三个区(市)县主要在交通违规、占道经营、老旧社区设施不完备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对一圈层进行巡查的观察小组在暗访中发现,个别街道有车辆违章停放情况,个别街边店铺有占道经营情况,个别老旧小区消防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个别公交站附近有机动三轮车违法经营情况等。对二圈层进行巡查的观察小组则发现,在一些十字路口有违反交通规则的市民行为,且没有执法人员上前制止,个别街道上有违法推销的现象等。对三圈层进行巡查的观察小组发现,街道上乱张贴各类小广告、宣传单的现象较为普遍,法治宣传栏的设置不到位也有所体现,还有个别违规堆放建筑垃圾的情况。

    暗访预演活动结束后,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召集记者、律师和市民观察员进行了座谈,就暗访当天的具体情况做了交流,并探讨了将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开展巡查的方式、巡查结果的评定考核标准等。据悉,此项活动将于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在全市范围内展开。

    依法治理靠群众

    千名观察员促普法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的依法治市“市民观察员”活动主要是为了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提升全民学法用法工作实效,推进普法教育与依法治理协同开展。“这个工作将会在全市范围内长期开展,市民观察小组将对各区(市)县进行每月一次的暗访,既要发现问题也要提倡好的经验做法。这样的方式能够积极依靠群众力量促进依法治理,在推进依法治理过程中开展普法,以依法治理的实际成效提高群众对普法工作的满意度。

    据悉,观察活动将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由各区(市)县结合实际,不定期组织市民观察员开展观察活动;二是由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学法用法工作组委托成都日报社,每月组织市民观察员开展全市范围的观察活动。市民观察员则由各区(市)县选聘,每次活动随机抽调进行交叉观察,各工作组由2名市民观察员和1名记者、1名律师组成。每轮观察活动在每个区(市)进行一天,观察结束后,各工作组填写观察情况登记表,最后形成《普法依法治理市民观察报告》。不仅如此,观察报告所反映的问题还将作为法治县(市、区)创建评比和依法治市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哪些人能够成为市民观察员呢?记者了解到,市民观察员主要从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制宣传志愿者、离退休干部、居民代表,以及广大热心社会公益、关注法治建设的群众中推选产生。“担任市民观察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且责任心强,有社会正义感,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修养,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在居民群众中有一定公信力。各区(市)县将对符合要求的市民观察员发文聘用,聘期为两年。”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经聘请了1000名市民观察员,他们都将参加到接下来的各区(市)县暗访巡查活动中。”(记者 姚晓熙 杜文婷 实习记者 王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