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常委如何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尤为根本”

21.10.2014  09:5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是统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两翼”。

  “60年前,我们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同经过普选产生的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道,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开场白让参会者之一——著名法学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莫纪宏“”到了,“过去没有这么讲过”。时隔一周后,莫纪宏还能一字不差地背出这段话。他用“最经典”称赞这段话。在莫纪宏眼里,习近平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前的这番表述,无疑为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即依宪有据。

   依法治党

   中办新设法规局审查党内法规是否合乎法律

  将“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全会主题,这在党史上是第一次。“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关键。”过去一年多,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姜明安已经看到依法执政的具体变化。

  作为著名的法学教授,姜明安参加过许多跟法学有关的会议。他乐于提起其中一次会议——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组织的法学会议。姜明安说,中央办公厅法规局是党的十八大后成立的新机构,主要用于审查党内法规、重大决策是否合乎法律。在国务院有法制办、全国人大有法工委的情况下,党的机构中央办公厅成立法规局,姜明安认为这是中共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反腐立法凸显习近平法学思维

  姜明安说,党内法规的建设,体现了习近平重视法律,重视制度,调节党内关系,调节党内事务,以实现依法治党的战略目的。

  在他看来,党内法规清理是第一步。党的十八大后,中央集中清理党内法规。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今年年初,1978年以来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近四成被废止或宣布失效。

  与此同时,第一部党内“立法法”《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出台,第一个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提出。

  姜明安细数这些变化,认为党的十八大后,党内法规建设呈现“特别注重党内法规系统化,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特点。

  他借此预见5年后的党内法规体系:制度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更加健全;实践亟需的党内法规及时出台;配套党内法规更加完备;各项党内法规之间协调统一。

  在各项法规中,对反腐败进行国家立法尤为引人关注。姜明安认为,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凸显了法学出身的习近平的法学思维。

  姜明安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49名省部级及以上高官落马,这是所谓的“治标”。但“四百多万党员,总有些人会有侥幸心理”,没有制度不能解决“不敢腐、不能腐”的问题。

   法治放权

   一次性修改20多部行政法规

   取消某些行政权力

  “本届政府已经4次一揽子修改行政法规63部,废止3部,三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法律22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马怀德在报纸上撰文,感叹“法治引领保障简政放权”。

   一年多取消下放600余项审批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力推的大事。姜明安曾就此解释:“法治政府包括透明政府、有限政府和资源政府,简政放权就是建设有限政府的一部分,走上法治的轨道,就是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和控制,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8月底,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做有关报告时透露,一年多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每一次取消下放,几乎都伴随着李克强总理类似的表态:“不得在法律法规之外设立面向社会公众的审批事项”,“凡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和责任的事项,必须通过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设定”。